格局決定成敗,韓信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

整個漢代〈西漢,東漢)共四百多年曆史中,漢高祖劉邦能夠擊敗霸王項羽,成就大漢一統江山;昭烈帝劉備最輝煌時卻只能偏安一隅。

劉邦與劉備二人功業的大小,其實早在劉邦選定韓信,劉備選定諸葛亮時就已埋下伏筆,因為韓信與諸葛亮的戰略格局差別很大,雙方選定的技術路線也有明顯不同。

先說說韓信:

韓信登臺拜將後為劉邦所獻的《漢中對》:除操作層面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關中,爭霸天下之外,對時局大勢之解構,對人心向背之把握,令人歎服。

韓信在《漢中對》裡,條條直指項羽要害,精準剖析了項羽劣勢:有匹夫之勇而不放心將領;有婦人之仁卻不願賞功;手握大權卻處事失信;佔盡優勢卻放棄戰略要衝;雖身為霸主卻已失盡民心。

韓信在《漢中對》裡,以奪取天下為大目標,而且確定了任用天下英勇善戰人才;分封城邑給有功之臣;以仁義而行正義之師;體恤將士迴歸故鄉的心願等等,可操作性強且易於執行。

再說說諸葛亮:

諸葛亮為劉備所謀的《隆中對》,先求的是三分天下,然後再根據天下形勢而動,主動性不夠,境界格局自遜一籌,而且實現路徑實操性也不強,所以才有六出祁山而屢戰屢敗,最終慘遭滅國。

諸葛亮為劉備所謀的《隆中對》,還有不少硬傷:既要取荊州,又要結好孫權,本身就有矛盾;既要搶劉表、劉璋等宗室的地盤,又要得仁義之名,也欠些道理;既要分兵守荊州,又要千里奪益州,造成兵力分散;故蘇軾他爹蘇洵在《權書·項籍》一文中,對臥龍先生之策不以為然。毛主席贊同蘇洵的觀點,也曾批註道:“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個人結論:

諸葛亮是人中龍鳳、曠世奇才。

韓信格局宏大,境界高遠,執行力強,而且襄助劉邦立漢,成就了一番曠世偉業。

補充說明:

由於韓信與皇室的矛盾導致其慘死,所以延續多年的漢室不可能宣傳其功績,而且由於同樣的緣故,後世文人也不可能對韓信多做宣傳。

其實漢朝還有一位可與諸葛亮、韓信比肩的人物,那就是幫助光武帝劉秀實現漢室中興的鄧禹同學,他為劉秀所獻的《榻下對》:除了整肅軍政,嚴明賞罰,天下為公外,其務悅民心之策則充分體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諦,而且鄧禹兼具很強的實操能力。

雖然韓信、鄧禹都很厲害,但由於有《三國演義》的存在,加之後世的演繹,諸葛亮被不斷神化,成了流傳千載的智慧者的化身,名聲遠超韓、鄧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