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三國演義寫於明初,作者羅貫中曾在軍中充當幕僚,也算是近距離的戰爭觀察者。可嚴格來說,這部小說卻是一部“架空歷史小說”,裡面很多的情節其實是來自明朝文人的想象而非歷史。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1,首先講講空城計

歷史上最早寫出空城計這回事的,是一個叫郭衝的人,大約生活在諸葛亮死後50年以後,他說:“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

這就是我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的空城計情節,基本就是把郭衝說的細化了一下。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但這件事想起來就不靠譜,首先諸葛亮居然敢一個人坐在城樓上彈琴,下面人射一箭上來他可怎麼擋?城門大開,萬一司馬懿派一隊士兵先進去試探下,空城計不露餡了?

對這段記載三國志正史都沒寫進去,可小說家羅貫中覺得這段好啊,於是就寫到三國演義裡去了。

那“空城計”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其實還是有的。

在明朝戚繼光抗倭寇時,妻子王夫人跟隨左右,軍人們的親屬居住在新河所城,台州戰前,戚繼光率兵外出,城內守軍很少,遇有大批倭寇來犯,形勢危急,王夫人說服守城官兵,動員城中婦孺,穿上“戚家軍”服裝列於城上,嚇退了倭寇。

可見真實的空城記其實就是 三十六計裡的 “虛張聲勢”。

對於意志不堅定的對手,這招就是嚇唬人。

2,三國演義裡另一個神奇的道具,是“免戰牌”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孔明討伐曹睿,和司馬懿在祁山交戰,結果司馬懿安營紮寨掛了個免戰牌,孔明就因為這個免戰牌無奈罷兵。

這個就太玄了,戰爭又不是過家家,想不打就可以不打,那世界上就沒敗仗了。

大家知道,近代戰爭中歐洲人打仗,如果碰到交換俘虜或者談判,雙方使者會打著白旗過來談判,於是敵人不會攻擊。按道理說,中國古代戰爭上也應該有這種情景,但我們不可能打白旗,我們打什麼東西表示是來談判的呢?

我有種猜測:免戰牌的真實用途,不應該是書裡吹的那麼神,而應該是下圖裡的這種。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其實是舉著免戰牌來談判傳話的。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3,鬥將

三國演義裡 兩軍交戰,小兵們在旁邊吶喊,雙方主將衝上,十來個回合決出勝負,一方將領被斬,於是勝利一方士兵衝上掩殺——好,打贏了!

現實裡當然沒這麼荒唐,主將都上去單挑了,萬一輸了就賠光,這也太戲劇化了。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但是派一名偏將上場單挑,以此來提升本方的士氣,這種事確實會有。

比如《明史》載,明將傅友德守徐州,元朝擴廓遣將來攻。傅友德單騎奮槊,力刺元將韓乙於馬下,元軍遂敗去。

鬥將歷史上確實存在,不過確實不多,而且越到近代越少,因為近代以來軍隊組織和規模變大, 更強調軍官的指揮能力和治軍水平。

更多的時候武將們是穩坐中軍,四處調度而不是正面殺敵,偶爾派出來單挑的,一般都是小將或者軍中勇士。

《三國演義》的“鬥將”“空城計”“免戰牌”都是騙人的


但凡事也有例外,主將親自上戰場格鬥的情況其實也有。

明朝第一勇將常遇春,就常常被朱元璋責備:身為主將卻經常喜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常遇春在朱元璋面前總是道歉,可是到了戰場,依然我行我素,經常“單騎突其陣”


比如洪武元年四月, 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麾下壯士跟上,勇猛衝殺,元軍主力五萬人被常遇春擊潰。史稱塔兒灣大捷。

當然嚴格來說這也不算單挑,因為元軍根本無人敢於接受這位“天下奇男子”的挑戰,於是常遇春就去直接一挑萬了......

朱元璋的評語是: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怎麼樣?有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