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關於積極性的問題:作為家長,你家的“神獸”是不是上了一會兒課就走神,讓你很崩潰?作為老闆,你公司的員工是不是總是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偷懶,讓你很無奈?作為一個自認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你是不是常常感覺自己總是3分鐘熱度,難以投入地去創造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你是否試驗了各種獎懲措施,最後還是無奈地發現,根本無法喚起孩子、員工和自己的長久熱情?也許你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驅動力》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答案。

《驅動力》的作者丹尼爾平克是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超級暢銷書作家、趨勢專家,是TED超級演講者,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除了這本《驅動力》,他還出版過《全新銷售》《全新思維》《菜鳥職場物語》《自由工作者的國度》《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等多部著作。

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在《驅動力》這本書中,作者顛覆了過去關於人類積極性的普遍認識,認為驅動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力,不是生物性的本能、也不是外在環境所給予的獎懲,而是內在的驅動力,也就是通過學習和創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內在動力。

什麼是生物本能?就是餓了想吃,渴了想喝,困了想睡,看到猛虎毒蛇了就想逃避。這類事情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你的身體會給你發出強烈的信號,驅使你去吃、去喝、去睡、去逃跑。這就是第一種驅動力,也是最原始、最簡單、最直接的驅動力,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是,作為人類,除了吃、喝、睡以及生命安全這樣的基本需求之外,我們還有數不清的其它事情,比如剛開始提到的學習應該認真、工作應該努力這樣的事情。這時候,第一種驅動力就不是那麼太有效了,就要有新的刺激形式——外在的獎勵和懲罰,學習學得好有獎,學得差有罰,工作幹得好要獎,幹得不好要罰。每個人都是會主動地尋求得到獎勵,盡力去避免受到懲罰,這也就是第二種驅動力了。

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考了100分,家長就獎勵他/她一個禮物,或者出去吃一頓大餐;如果沒考好,家長往往就要一頓批評、罰做題罰掃地或者罰扣零花錢。員工業績好,老闆就會給他/她漲工資、漲級別,或者頒個獎狀、發個紅包;而幹得不好則免不了批評訓誡甚至解僱開除。

那麼,這種獎懲就真的能夠完全解決問題了嗎?現實很殘酷,答案是不能。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其效用都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而不斷遞減,直到最終不起作用。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這種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只適用於簡單、機械、重複性的推算型工作,而對於那些需要思維和創新的、非重複性的探索型工作,這種政策不但不會一直起作用,使用得多了之後,反而會帶來十分嚴重的惡果:會讓內在的動機消失,使成績下降,扼殺創造力,抑制善行,鼓勵欺詐、走捷徑以及不道德行為,讓人上癮,滋生短視思維。

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好了,既然生物本能、外在獎懲這兩種驅動力都不能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難道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沒有辦法了?還好,這次很幸運,辦法還真有,那就是盡力去挖掘第三種驅動力。這是一種以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為基礎的內在驅動力,由自主、專精和目的這三個部分組成。

先說自主,就是自己說了算。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天天上班,一成不變的朝九晚五或者996,在一群並非志同道合的同事之間,天天干的又都是那些固定的規定好的事情,並且是按照規定好的方法和程序,實在是太乏味,太無聊,在這樣的環境和狀態下,怎麼可能有多少積極性呢?這裡,就涉及到了構成自主的4大基本要素:工作內容自主、工作時間自主、工作方法自主、工作團隊自主。要做到這4個自主其實也並不難,那就是把自主權還給人們,讓每個人都能做真正的玩家、真正自主的個體,而不是隻能做個小兵或者機器人。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了,這幾個方面都是有具體要求固定模式的,怎麼可能實現自主呢?就以內容自主為例,看看下面的例證你也許會受到點啟發:3M公司允許技術人員把15%的時間花在自己選擇的項目上,谷歌公司鼓勵工程師每週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副產品。他們的效益想必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怎麼樣。同樣的道理,作為家長的你,也可以給孩子留出一定自主的空間,比如他就想在寫完作業後看一會兒《哈利波特》,就想跟小夥伴一起寫作業,完全沒有必要管得死死的。家長的控制只能帶來服從,而自主則可以帶來投入。

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再說專精,其實指的就是一種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好的慾望。它是一種心理定向,就是你知道這件事情你要往哪裡去使勁兒,它也是一種痛苦,因為想要專精,你就必須經過長期的高強度練習。更為重要的是,即便你再努力,你也永遠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專精,因為它是一條漸近線,可以無限接近,卻永遠也無法真正達到。要想不斷接近專精,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鍛鍊進入心流狀態。心流是什麼?就是一個人的能力與遇到的挑戰相匹配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做事時會全神貫注、投入忘我,會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做完之後則會感覺自己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

除了自主和專精,內在驅動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目的。我們都有體會,做事時如果帶著明確的目標,往往會讓我們事半功倍。比如說我要在本週鍛鍊幾次身體,在本月讀幾本書,在今年賺到多少錢。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目的不應該是追求利潤,而是追尋真正的目的,利潤只是催化劑而已。

做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胡蘿蔔大棒效力差,內在驅動力才是良藥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個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孩子上學,個人工作,抑或是創業拼搏,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第三種驅動力,這也就是“我們想要主導我們的生活、延展我們的能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深層慾望。”把握住了第三種驅動力,也就能夠更好地為達成自己的事業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