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嗎?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嗎?


當政時奉行內部保守、對外擴張政策,兩次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並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挑起克里米亞戰爭與俄國爭奪地盤,鎮壓印度民族起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支持南方奴隸主集團……就是英國前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帕麥斯頓。當然,他尤其為世人所知的,是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大致來說,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在國際政治關係中,利益的取捨很多情形時確實也有太多的體現。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和國際商務副教授諾埃爾·毛雷爾在他的《帝國陷阱:美國政府我如何保護海外商業利益》一書中,運用諸多具有深刻意義的案例,比如19世紀末對待夏威夷、菲律賓、古巴的利益取捨,20世紀初在西半球多米尼加、墨西哥等國的系列案例,解釋說明並論證分析了美國政府在19世紀末之後的一個多世紀的時期內代表美國商業利益對外國進行干涉,以保護美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利益的興衰史。

諾埃爾·毛雷爾教授認為,這其中體現了典型的“帝國陷阱”思維,而且具有非常明顯的週期性。詳細地說來,就是一旦美國某屆政府承諾代表美國投資商出面予以干涉,以保護其在海外的財產等權益,那麼未來的政府要想避免此類干涉就更加困難。如果某位總統令人信服地承諾動用美國的強大勢力保護在外國的美國財產權益,那麼,這個國家可預見到的投資風險就會降低,更多的資本就會大量湧入。未來的政府可以拒不履行含蓄的承諾,但是這樣一來必須帶來政治成本,政治成本越大,投資商擁有的財富所面臨的風險就越高。而如果簡而言之,則意味著代表海外投資商進行的成功干涉,將引致更大的海外投資;而這些更大的海外投資一旦受到危險,又會製造成更大幹涉壓力。

由此,諾埃爾·毛雷爾教授得出一個結論:一旦落入所謂的“帝國陷阱”,美國政府就會發現,他們很難抵抗保護美國海外財產利益的強大壓力。事實上,這樣的事例,直到今天依然並不鮮見。

就在前幾天,新華社發佈一條重要消息,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月13日至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如果這件事順利實現,則標誌著歷時近兩年的中美貿易爭端終於可以告一段落。這件事情經歷了太多的反反覆覆,原因就在於為了限制並消弱中國崛起和影響力,特朗普政府不惜持續不斷地挑起美中貿易摩擦、反覆極限施壓。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使然——美國也並非沒有人看不清形勢、明白不了是非,只是作為美國國家利益的“代言人”,特朗普政府也只能這樣做。而且從諾埃爾·毛雷爾教授也不難看出,特朗普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總體來說,美國國家利益還是一以貫之的。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根據形勢,維護其國家利益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樂意或者不樂意跳入“帝國陷阱”罷了——更不用說,或許美國政府根本不認為這些是什麼“陷阱”。

在如今,隨著中國走向復興,所面臨的各種利益糾葛和取捨也會越來越多。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些利益糾葛,中國和美國採取的措施和辦法當然毫無疑問會大不相同。但相比之下,世界如何更加客觀、準確地認識到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現實和深遠的歷史價值,更加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或許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但總歸需要邁出正確的一步、不斷進行完善。而在此過程中,中國當然不能著急,也不必為一時出現的那些反覆而擔心——畢竟,“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