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抬头”,好兆头

农历早春二月

煦暖的和风吹来大地一片生机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振奋精神,战胜疫情

将未来牢牢握在手中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老百姓往往会选在这一天理发

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仍不能有丝毫松懈

每个人都要少出门、不扎堆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龙抬头,

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

草木萌动,春耕将始,

被冻了一冬的土壤急需雨水的滋润。

在古人的心里,龙是吉祥之物,

主管布云施雨,春雨又贵如油,

于是向龙祈求,降下甘霖,浇灌大地。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

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重日”多被认为是

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此,在二月初二,龙欲升天的日子

有了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

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中国古人以龙为图腾,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就是信仰。

二月初二对龙的祭拜也从古延续至今,

最早“重农桑,务耕田”的伏羲,

坚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后来,人们还将这天吃的食物换了称呼

面是“龙须面”、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

但最多的还是点灯、烧香、上供,

借此表达对龙的崇拜与尊敬,

也祈祷未来一年能风调雨顺。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文》

古人将星象分为二十八组,

其中的角、亢、氐……

组成龙形星象——东方苍龙。

二月初二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

代表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出现,

约一个钟头后,龙的咽喉(亢宿),

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

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的全过程。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年正月,家里老人都说:

“正月别着急理头发,等着龙抬头那天再去剪。”

问及缘由,总会被一句“那天好”代替。


二月二“剃龙头”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春龙布雨洗去过往种种,理发预示新的开始。

小孩理发,出人头地,学业精进,

大人理发,新一年里,万事遂心。

理发是为迎合这一年蓬勃之气,

饱含父母对孩子的爱,

对自己人生的新期待。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唐宋之时,二月二也是挑菜节。

这时百草生发,

人们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

或到园中摘取新菜,做成菜肴,

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

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

(“菜”“财”同音)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宋·方岳《二月二日即事》


二月二,

春雨过后,花儿半开。

元宵远去,社日新来,

花树新开,燕子归来,

当此之时,忘记不开心吧。

珍惜寒冬过后的春日,

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白居易《二月二日》

农历二月已入仲春,

芳草绿野,清水涟涟,

一冬的沉闷开始烟消云散,

最适合将过往种种尽皆抛去,

带着对未来的万分期许重新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

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

三抬头,五湖四海结新友;

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

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

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


“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龙抬头就这样,带着吉祥、丰收和新的开始向我们走来。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充满快乐和幸福,待我们打败病毒,抬起“龙头”,每个人都能徜徉在暖人的春和之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