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用户4970263049077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派往各处封地,既是有强化皇权的措施防止诸子夺位,又是为自己孙子建文帝朱允文胜利登基扫平皇权通路,原以为就可防止诸子造反,可惜还是事与愿违,最终发生了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夺得了皇位。


小龙女5505


朱元璋分封皇子为王,其实就是为了强化皇权,更准确的说是强化朱元璋自己的权力。

朱元璋40岁的时候就当了皇帝。他可能对自己的皇子的状况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他的二十多个皇子还是比较听话。

所以,他为了能够长期的真正的掌握政权,才采取了分封皇子的做法,毕竟只要朱元璋还活着,那么他的皇子们肯定是会效忠于他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

也就是说,大明朝的天下,土地辽阔,必须要建立很多藩国,设置藩王,来保卫国家。

与此同时,各位皇子已经长大,应该有册封的爵位,分别镇守自己的封地,不是皇帝私相授受其子为藩王,而是遵循古代明君的先例和制度,这就是天下长治久安的办法和举措。

那么,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呢?

客观来说,咱们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量朱元璋的分封制能否强化皇权。

一、洪武时期,朱元璋的分封制确实有强化皇权的作用

朱元璋的分封制开始被认为是长久之策,起码在朱元璋这一代人,肯定还是有作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分封制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这个分封制对朱元璋个人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起码在当时可以加强他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毕竟是让他的亲生儿子到四处去担任诸侯王,这些皇子们会非常的忠于朱元璋,这个肯定是有好处的。

也就是说,分封皇子确实可以给朱元璋带来加强中央集权的好处,起码在朱元璋这一代是可以实现的。

事实上,被分封的藩王主要在长城一线的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和甘肃。比如秦王坐镇西安、晋王坐镇太原、燕王坐镇北京、周王坐镇开封。

二、朱元璋去世之后,分封制不但没有强化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为皇权的对立面

至于朱元璋驾崩之后,就很难说了,但是对朱元璋来说肯定还是有益处的。

其实,分封诸子为王,准确的说就是加强朱元璋个人的集权,这是确定性的,至于朱元璋之后下一代人怎么办,下一代人的皇权是否加强了,这个就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分封的王很多都造反了,比如燕王,最后不就造反了吗?如果没有这个分封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燕王确实很有军事才能,在朱元璋健在的时候,确实为朱元璋加强了自己控制全国的这样的一种实力。

所以说,仔细考量朱元璋的分封制,就不能简单的说是强化皇权,不同的时期,朱元璋的分封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总的来说,朱元璋时代,分封确实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反而有削弱皇权的实际作用,后来逐步成为影响明朝长治久安的隐患。

我是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龚柳辉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为保江山,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中央政府的改革

朱元璋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打上来的,曾是布衣,今为皇帝,因知皇权来之不易,自然要加珍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皇位,他进行了中央政权的吏治改革。

公元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用这三个部分分担负行中省的职责,这三者分立又牵制,防止地方权力过重。

至于丞相制度,他也终于有合理的原因废除,改设六部,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归他管辖。公元1382年,他又设立了几个大学士来给他当顾问。

二,设藩王,巩固皇位

朱元璋效仿刘邦,分封刘姓王一样。朱元璋也要封朱姓王。他为巩固朱家江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藩。他认为唐宋灭亡就是没有设置藩王,远可守边疆,内可辅朝廷。

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藩王,其中有九个藩王的封国分布在从江西到西北的边防线上,称*塞王*,其中就又燕王朱棣,他们的作用在于低御蒙古入侵。那些在内地的藩王则是用来镇压民众的反抗和监督地方官员。

三,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变*

朱元璋以为只要是他的儿子,大家都能齐心。父子齐心,兄弟齐心。他却没想到,历朝历代,越是皇家,骨肉之间纷争越激烈。汉代有七王造反,晋朝有八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

洪武九年(1376)封藩的时候,有大臣给他上书,说藩王的封国太大,军权太重,却不能保数代以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对他们实行削藩,恐怕这些亲王心生怨恨,说不定造反。朱元璋看到奏章后,大骂这是离间他们父子的骨肉之情,结果上书者死在狱内,群臣震恐,无人再论。但是他一边发脾气,一边又在考虑对策。为防止将来藩王们真的做出出格的事,他封藩的同时,又立下了祖训,允许以后的皇帝在必要时下令*削藩*。

不过朱元璋立下的祖训的时候做梦也会想到,就在他死后不久,第二位大明的国君,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引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最终燕王朱棣获胜,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的皇帝。朱元璋为保江山是煞费苦心,千防万防是家贼难防,为了皇位,叔侄隙于墙,皇权无父子,只有无情的杀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