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Azure豹 葉子口腔科普

近日,傷醫事件再現,別說作為醫生,即使是普通市民也在惋惜與痛心。那麼,同樣遇到“醫鬧”事件,美國是如何做的呢?今天的分享來自一位美國執業牙醫的親身見聞。

費城,坐落於紐約與華盛頓特區之間,通曉歷史的人知道她與美國獨立的淵源,著名的UPenn就在這個古老的城市,熱愛籃球的人熟悉費城76人隊,學習生命科學的人肯定背過費城染色體,寶媽可能還聽說過久負盛名的費城兒童醫院。

生活在費城的人卻知道,其實舊城已經破敗不堪。它遠看是這樣: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而近看卻是這樣: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在破舊的街區,人們在車裡等紅燈時都不敢和路人有眼神接觸,大白天就可能有械鬥、槍擊、搶劫.......這是社區治安狀況。夜幕降臨,藉著酗酒的力,衝突的、鬥毆的更是隨處可見。正是這樣的地方,屹立著一家氣派的大醫院:愛因斯坦醫院。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一年前,鄰居摔傷,被社區急診醫生連夜轉診到愛因斯坦醫院留觀,家人拜託我陪同翻譯。趕到醫院的急診中心,我以為是到了警察局:兩三輛警車閃著頂燈歇在大門兩側,警察蜀黍則在晃悠。

鄰居和她女兒已經被前呼後擁地推進去了,我一頭衝到門口,咔嚓就被警察蜀黍攔下了。(美國醫院特別是急診,一進門可不是小清新的導醫小妹,當頭就是個100公斤以上級別的警察蜀黍。)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我這才想起關於這家醫院的八卦:由於周邊環境過於兇險,急診又常常是醉酒、鬥毆、槍傷一族,即使在有警察保駕的情況下,醫療人員的人身安全也常受到威脅,久而久之,急診醫師都不願意來這片“一級戰區”。後來警力配備上升到幾乎和醫務人員1:1,才勉強能留住一些夜班醫師。

警察蜀黍身後醒目的地方掛著“襲醫零容忍”的牌子。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對我一番盤問後,警察蜀黍說裡面只有一個醫生在,每名患者只能一人陪同,又以我不是直系親屬為理由,拒絕我進入急診室,只能留在等候區。

不一會兒,有位小個子醉酒哥一路自言自語走進來,後面跟著一個皮衣哥。醉酒哥被人敲了頭,覺得需要檢查一下,才來了急診。警察只放了醉酒哥進去,皮衣哥貌似被安了個“看起來不是很無害”的標籤,也只能在外面等。

等待的兩小時期間,我只能通過發信息和鄰居溝通情況,因為急診室和等待區都禁止電話通話,要打電話得去室外(零下10多度)。鄰居說剛剛都快輪到她了,突然進來個身中八刀的刀傷哥,叫得特別慘,醫生護士都去忙活他了。

正等著呢,忽然前臺有鈴響,兩個警察一秒鐘就衝了進去,一會兒醉酒哥被架了出來,情緒有點激動,嘴上還不停地抱怨等了兩個多小時都沒人管。急診醫師,一位御姐,這時也走了出來。

於是,場面是這樣的:兩個彪悍的警察像哼哈二將一般架著醉酒哥“制動”,御姐在一米開外的距離面對著醉酒哥,摘下口罩說:“我剛剛給你初步檢查過了,暫無大礙,已經安排護士帶你去做CT。你如果不能安靜地等待,再像剛才那樣反覆干擾我工作,我們就不能繼續給你提供幫助了。”(英語真是一種特別適合打官腔的語言。)

警察這時邊放開手,邊問醉酒哥:“你可以保證配合醫生嗎?可以的話我就再送你進去急診室。”醉酒哥表示了同意,御姐就帶他回診室去了。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鄰居信息裡說只來了個護士給他不停地看心電監護,清了下創,御姐還在處理那個刀傷。(御姐,您這看病速度,是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嗎......)

後半夜我也是困得不行,剛要閤眼,突然警鈴又響了。這次醉酒哥被架出來的時候,雙腳都是懸空的,邊掙扎邊罵街。御姐一直跟到了門口的黃線就沒有再向外走。(可能有規定,線內還算在醫院責任範圍內吧。)警察回頭對她說:“你回去忙,這裡交給我們。”

皮衣哥看到這一幕,一個馬步就衝上去“解救”同伴,警察兩次口頭警告未果;說時遲,那時快,正在門口聊著天的另外兩個警察兄弟,放下咖啡就上來幫手,將兩位哥都隔離在警車裡,開走了。

在急診等了快四個小時之後,鄰居終於轉去病房進一步治療。我好奇地問她醉酒哥到底做什麼事了,能被請出來兩回,答案是:“他等得不耐煩了,催問醫生的時候拽了醫生肩膀一下。”

希望有一天,醫患關係能得到真正的緩解,給予醫生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Azure豹


襲醫零容忍!一場目睹的美國“醫鬧”#葉子口腔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