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價值觀的“東北亂燉”-電影《一代宗師》

沒有價值觀的“東北亂燉”-電影《一代宗師》

首先想說一點,個人覺得《一代宗師》拍得很不錯,所以看過好多次,要是電影沒意思,可能看都不會看了,更不要說去吐槽,對差片最好的辦法,就是無視他的存在,而對於好片就要多提要求,以促進和鼓勵導演及從業人員不斷提高,然後觀眾才能看到越來越好的電影和文化產品。

電影的很多細節拍得挺好,節奏張弛有度,傳說導演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多年,這也是值得讚揚的事。“南有精武會,北有武士會”都是在民國初期成立,發展壯大並得到了當時社會及政府的認可,武士會和其他民間自救團體多少有些類似,應該在當時是起到了積極很多作用。電影裡的“拳有南北,國有南北麼?”,也體現了武術會前輩的感人大氣。還有不少金句,如“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這也算中華武術的傳統哲學,武僧是高手就是有趣的例子,還有“老人死守著規矩,新人何時才能出頭”,這一句說得很與時俱進,宮二的“不圖一世,只圖一時”,也有時下流行的小確幸意味,裡面還有很多金句,為電影裡的不同場景錦上添花,言辭很有穿透力,滲透對時局的隱喻,導演和編劇矜矜業業的打磨角色、臺詞和音樂的能力,還是非常的見功力。再說到主要演員,梁朝偉演得不錯,一個大男人能給女人洗腳,那可是在民國而且還是一個富二代,和“活著”裡的葛優剛好形成正反面,而章子怡演的“宮二”,顯得是有點二有點美,但她也完美的詮釋了武術的最大現實作用,是個體復仇的利器,宮寶森演的“師傅”也不錯,比較貼切的體現了權勢下的掌門威嚴,還有“馬三”演的狠勁也挺足。

此外關於中華武術的話題,這是近代的民族勵志題材,從《霍元甲》、《黃飛鴻》到《少林寺》,還有一堆的金庸的武俠小說和電視劇,這些都說明武俠題材的群眾基礎很深。從一個小年喜歡武俠英雄和模仿行俠仗義,到中青年看武俠來提振民族自我認同,那一句“東亞病夫”刺激了多少電視機前的熱血少年,也成就了無數功夫夢電影,功夫似乎成了群眾覺醒和自強的興奮劑,功夫似乎可以洗清近代歷史裡的很多屈辱,但功夫並不能代表現代文明的行業,就像武術宗師成不了社會先賢。動盪和混亂,似乎讓武術高手成了一時的宗師,但這些宗師也同樣帶有過往的混亂和無序,“武俠熱”是一個沒有價值觀時代的“混亂”表現,代表的是主流意識的思緒混亂,也造就了民間內部無序和價值缺失,百姓只能無奈的相信武術和暴力邏輯,不由自主的走入“叢林法則”,武術似乎成了黑暗森林時代的生存利器。

“一代宗師”講的宗師可能是二個:宮寶森和葉問,也許宮二算是女性宗師,馬三可能算是一個負面宗師,但他們都是一鍋宗師的“東北亂燉”。順便說下,東北亂燉是一道名菜,是什麼都可以放的燉菜,在寒冷的冬天從外面回家,吃上一碗熱乎乎的燉菜,想想就很美味很暖胃,但“一代宗師”這道即便加了鮑魚、人參、小雞、蘑菇,甚至可能有鵝肝和魚子醬的燉菜,雖然食材都很有名,但這是一道沒有靈魂的燉菜。

沒有價值觀的“東北亂燉”-電影《一代宗師》

先說宮寶森的出場很有範,先是回顧了“中華武士會”的歷史榮光,見師兄說要給時代添新柴,“不是想當英雄,而是要造時勢”,很好的口氣和夢想,但接著就帶著沒出嫁的女兒逛窯子,還美其名“不看就不存在麼?”,是不是典型的“存在即合理”,這是“宗師”說法的第一個混亂;一個武術協會選接班人,可東北的接班人“馬三”首先就不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和缺乏公道,馬三想和葉問比武沒比成,反被宮寶森威脅要打斷腿趕回東北了,宮二又千里迢迢從東北趕來單挑,任性的“宗師”既管不住徒弟,也管不住女兒宮二,說出去的話做出的選擇沒一個人徒弟尊重,這“宗師”當得真是一點尊嚴都沒有,這是第二個混亂;宮寶森和葉問比武說“咱們今天不比武功,比想法”,莫非武僧當上了方丈就開始“普度眾生”了?學武之人開始來文的了,既然想要南北不分家,那不就應該讓接班人得到南北的公認,葉問和馬三比比不就知道了,誰贏就讓誰接班主事全中國武士會,強行讓他們不分輸贏,結果卻造成葉問和馬三的南北實質性二個“宗師”,學武之人不讓比武切磋,而且一不聽話就威脅打斷馬三的腿,在功夫之外開始談想法,這是第三個混亂,這裡面的混亂在於他只能想到眼前幾步路,沒想到前後幾十步一致的路,沒法提出從師兄到徒子徒孫都能延續的路和價值觀。

沒有價值觀的“東北亂燉”-電影《一代宗師》

葉問的故事過去翻來覆去演了很多遍,假設沒有“李小龍”,不知還有多少值得推究。電影裡的葉問學了四十年拳,“憑一口氣做人”是他的師承,一個學武“宗師”不能“保家衛國”,談斷窮根不吃“日本米”,這“宗師”所做的最多算是不合作不反抗了,功夫如果不抵抗暴力入侵,那武士唯一的合理道義也就不復存在,“宗師”在災難面前如果僅剩自保,那麼依靠自己走出困境的人也不會尊敬他,這並不是要葉問靠功夫去打敗日本人,而是說作為“宗師”領袖,他不能放棄抵抗和勇氣,或者說“宗師”看見不平比常人應該有更多的勇氣,不然要“宗師”有什麼用,這是葉問“宗師”說法的第一個混亂;日本人佔領了葉問的大宅子,他淪落到要靠朋友接濟吃飯,這難道是一點準備工作都沒有麼,作為主事南方武士會的領頭人,莫非對時局一點見識也沒有麼,沒組織反抗工作就算了,那些相信他的人要怎麼生活,宗師不能沒有一點長遠想法,這是第二個混亂;比武就比武,一個有婦之夫和北方未嫁人的菇涼通信,這心裡是什麼混亂想法,是比武招親還是文戲調情,不是要否定宗師的七情六慾,而是說宗師要怎麼才能讓大家信服,這可能也是因為師傅沒說,或者他師傅本身也很亂,反正不管是不是從傳統還是現代價值觀看,這些都有點混亂。再說一點關於“李小龍”,一個武術行業真有他自己的生命力,葉問也就不用逃到香港,一個脫離故土的“宗師”教出了一個在異國他鄉出名的“武打明星”,這是一波出口轉內銷,正說明武術本身的影響在漸漸式微。所以葉問除了武藝之外,並沒有其他值得廣泛稱讚之處,也沒為武行留下什麼真知遺訓和可靠價值觀,這是大時代的一顆流星,並不能稱為“宗師”來照耀後人。

沒有價值觀的“東北亂燉”-電影《一代宗師》

還有宮二和馬三,他們彼此的輪番內鬥就不說了,作為門派的二大功夫勢力,行事都混亂得很,可能是一個沒有價值觀的師傅,不可能教出像樣的徒弟,師徒三人走的都是“沒有回頭的路”,馬三能和日本人合作,可當師傅的卻手下留情不殺他,而馬三既然能和日本人勾結,肯定是不聽師傅的,馬三不管還不還手,也不管是他師傅死還是馬三傷,都是馬三的失敗,他就這樣胡亂的進了“鴻門宴”把自己坑了。這多少讓人想起東北的往事,張大帥被日本人炸死了,他的公子哥一槍未放就丟下了東北,不管他家過去是土匪還是軍閥,但卻為何如此的短視與無情,這張公子的混亂還體現在扣押老蔣,幸虧沒下手,不然現在張公子極有可能是叫張叛徒。復仇這一點宮二表現得比張公子好,宮二就敢和叛變的馬三“硬氣”,她宮二的管家有刀有猴,可馬三的人不可能沒槍沒炮,她這傻傻的執拗,執著的私仇,踐行了武行的最大價值觀學武致用。但宮二可以不聽遺言和眾人勸阻,執著於報仇雪恨,為了宮家的面子和葉問比武,打輸了反而心裡有了他,算是“有緣千里來比武,無緣無故打一架才相識”,都跑到香港大都會行醫聽曲了,遇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老相識葉問,可她寧願讓祖宗基業和傳統手藝失傳,還不過於親近葉問,就是不敢打破在佛像前的一紙“誓言”,這個“牢不可破”的傳統文化價值觀,不是武行也不是宮寶森的價值觀,這個傳統的女人硬氣得讓人嘆息。

這些沒有價值觀的“宗師”,不像歷史的先賢能超越現實侷限,繼承和發揚文明的價值觀,帶領時代或行業走出困境,若是沒有可傳承的價值觀,那這些先賢和“宗師”可能真就無跡可尋,同時也只能否定歷史裡有文明。所以這電影裡的幾個高手,既自身難逃時代帶來的“混亂”,也沒有留下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價值觀供後人學習與傳承,那就只能稱之為“武士大師”,很難稱之為武行“宗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