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撰文/赵安国

魏晋的五石散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它为何掀起魏晋一股巨大潮流,甚至影响了整个历史风度的发展?在日本东京现在保存着唐人临摹王羲之的《得示贴》,这个书法的妙处之外还透漏出王羲之是在吃了一种“五石散”的东西后写的一封短信。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得示贴,笔者拍摄于绍兴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这是我在绍兴旅行时拍摄的,虽然在书法史上很有名气,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历史讯息,它可以反映出历史的真实的另一面。以此可见王羲之自然也是吃这种“五石散”的,所谓的“五石”据说是由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所配制而成,服五石散,三国后期的何宴便说这种五石散吃着:“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的话。作为何进的后人,何晏的举止颇为不同,他甚至一度引领了后三国时代的前卫潮流。何晏为了显示自己皮肤白皙,于是在大热天猛吃热汤饼,因此大汗淋漓时用红衣服去擦汗,使其面色显得更加白皙。此外作为男人却往脸上抹粉,堪称当时一级“娘炮”。《世说新语》形容他的举止颇为传神“晏性自西,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在吃了五石散后,何宴变得更加另类,也因此被时人称之为“玉人”,堪称当时的颜值担当的小鲜肉。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王羲之画像

五石散为何突然弥散在整个晋代呢?归根结底是在最初,就被赋予了治病的色彩。

五石中有三石具有镇心定惊、平喘的功效。那么那些身体虚弱,有心疾等病症的人,服散以治病也很正常。名医张仲景曾对17岁的王粲说:“君体有病,宜服五石汤;若不治,年及三十,当眉落。”《世说新语》王粲不以为然,没有治疗。年至三十,果然眉落。嵇康身体不好,这是他服散的主要原因。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一再说“ 况复多病”,“吾多病困”,虽为拒仕之托词,却也是实情。《艺文类聚》卷七十五载,嵇康的后人嵇含在其《寒食散赋》中说,他晚年得了-一个儿子,只有十个月大就得了重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服用五石散,不到30天就恢复了健康。《周书.艺术.姚僧垣传》说,北周大将军贺兰隆患有水肿气喘病,坐卧不安,只服用了两剂五石散,病就好了。五石散确能冶病,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说:“更生散,治男子女人宿疾虚羸、胸肋递满、手足烦热、四肢不仁、饮食损少、身体疾病、乍寒乍热,极者著床四、五十年,服众药不瘥。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相关画面

此治万病,无不愈者。”(《千金翼方.卷二十二.飞炼》)又在其《千金要方》中说:“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万事休泰。”“所以常须服石,令人手足温暖,骨髓充实,能消生冷,举措轻便,复耐寒暑,不著诸病,是以大须服。”其次,五石散成了文人的最爱,因为他能让人产生飘逸之感和激发口才。也有人认为,张仲景的五石散并非后来具有毒性作用的五石散,而此后魏晋文人争相服食的“五石散”才是真正的矿物质化合物。

关于服用五石散的最多记载见于《世说新语》,从细节上还原了当时文人或官员吃了这种矿物质后的表现和反应。一天,王恭服过五石散后,到外面行散,碰到弟弟王爽,便问他:“古诗中哪一句最好?王爽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王恭就自己吟咏起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王恭认为此句为最佳。在他看来,人生无常,应该及时行乐。服药的目的也就是要生活得更快乐一.些。王恭的这种思想,应该代表着魏晋人的一种人生取向。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相关画面

服药在魏晋时代能够大行其道,一.是人们注重精神世界的生活,希望服药后使自己面目姣好,光彩照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服药能够逃避政治漩涡。因为服药不当常常会产生某些后遗症,比如神智不清,比如怕见光怕见人。这就常常使得一- 些棘手的事情通过一些夸张了的服药后遗症给化解了。《高僧传》上就有记载:桓玄征讨殷仲堪时,大军经过庐山,桓玄邀名僧远慧一见, 远慧就称服药后有病不见。《晋书.王戎传》上记载,王戎为避免齐王同的杀害,竟然伪装药性发作,掉进茅坑之中,从而免除杀身之祸。很大程度上,五石散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成了当时上层社会的标志与否,因此让一些穷人想服用却没有经济能力,于是就有人故意装作吃了五石散后跑到大街上睡觉,说是“发散”。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魏晋文人

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在《太平广记》中记载,有个穷书生,躺在闹市中,在地上打滚,大呼热的受不了了。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围观,并问他年轻人,你这是怎么了?书生回答说:“我石发”。又问“你什么时候服用的石,现在石发?”书生说:“我昨天在市上买米回家,米里有石子,我今天吃了就石发了。”因此引得一番大笑。这很像是一个讽刺的杂说寓言,然而却反应了五石散在社会风气上的引领作用是相当负面的。因此,始于汉代、盛于两晋终于隋唐的服用五石头散的风气,随着历史的发展,五石三逐渐退出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另一种所谓的“金丹”,但是却局限于宫廷之中,而这样的丹药导致了许多重要人物的过早死亡。

魏晋时期五石散是怎么一回事?它引发了怎样的潮流?最终被谁取代

竹林七贤

服食所谓的“金丹”被致病、致死的帝王政治家大有人在,如北魏的道武帝、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武帝、唐之唐太宗、唐宪宗和明代的嘉靖和清朝的雍正,都曾因妄想长生服用这种早期的化学产物。根据相关研究,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物。综合历代服食丹药的病患特征来看,大多都表现严重躁郁症,敏感、多疑,直至精神系统彻底崩溃,或喘息不定、或行步快慢无节、或言语失措,这些都是典型的中毒症状。因此,无论五石散还是所谓的丹药,对人身体的损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另一角度也可看出,古代知识分子,在探索养生的道路上曾走了许多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