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細細一算,今年,我快滿34歲,小孩也快滿5歲。前幾天我穿著一身青春去上班,被保安誤以為是剛出學校的實習生。昨天晚上,我去上了人生中的第一節HIPHOP街舞課,別人家的媽媽坐在教室外過道上,看著教室內的孩子跳街舞。而我,和一群00後10後的小夥伴在教室裡大汗淋漓的跳街舞。

最近,我越來越喜歡“少女感”這個詞。可能是因為春天的原因,萬物復甦,一切都春意盎然,像極了懵懂青春的少年少女。也可能是因為我最近在追劇,因劇中那些溢出屏幕外的青春荷爾蒙氣息而怦然心動。於是,我跟UP 讀書會的媽媽們不斷分享,請讓自己的身上保有少女感呀。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媽媽問我,如何保有少女感?如何保有少女感?如何讓自己在30+40+甚至50+的年齡,仍然充滿著青春活力?不要說不可能,你看看50+的許晴,眼眸裡、舉手投足之間,處處都是洋溢的少女感。

少女感從何而來?無非“勇敢”二字!前幾天剛過完五四青年節,我一直都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對於五四青年節的真正意義,我是在我已經不是青年的年齡才幡然領悟到的——100年前的那些90後,為了爭取身而為人自由的權利,跑上街頭去為之吶喊。

五四運動發生後,依然有近千名女學生想盡辦法走上街頭,振臂高呼:“救國不能後人,愛國不分男女”。她們不僅震驚了當時保守的民眾,更是為後來的女性運動打下了契機。在女學生的帶領下,女教員、女職員甚至是官員的太太們都加入隊伍中來。

她們,為婦女解放運動拉開了序幕。爭取女性經濟獨立的權利,女性可以走出家門自主尋找工作,不必經過家人同意。爭取女性參政議政的權利,為更多女性獲取婚姻自由以及人身自由。

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去大學堂讀書的女性,大部分應該是家境極其優渥。她們,本可以輕輕鬆鬆地當她們的大家閨秀,之後嫁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當太太,她們沒有,她們不僅是為自己發聲,更是為當時大部分連人都算不上的女性鬥爭。

婦女能頂半邊天,向百年前的新女性們致敬

——微博知名博主“天涯歷知幸”

當我在微博上看到“天涯歷知幸”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我整個人都熱血沸騰了。我想,那些曾經的少年少女們,他們一生都充滿著少年氣。勇敢的淋漓盡致的活過的一生,真的很酷。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我私下收到很多媽媽們的詢問——子木,現在,我要不要和老公在一起?老公想要再生一個孩子,可是我們已經有兩個女兒了,我不想再生了,我該怎麼辦?我要不要辭職?這段婚姻我過得好痛苦,我該不該繼續下去?

每次遇到媽媽們向我諮詢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永遠都是——親愛的,你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可以選擇繼續,你也可以選擇結束。你可以選擇再生孩子,你也可以選擇不生孩子。你可以選擇辭職,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來繼續工作。

問題的答案不在於我給出了什麼答案,而在於,你能否對自己勇敢一點?你能否靜下心來,勇敢的面對自己,不斷的問自己:“我真正要的是什麼?”找到答案後,拿出勇氣,去行動!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曾是青春少年,那個伸開雙手就能擁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不肯妥協的少年。可你是否知道,我們是從哪一刻開始,不再青春年少?不是年齡逝去,不是容顏不再,而是當我們勇氣逝去的那一刻開始,隨之而去的,那一份少年氣也在身上消失不見。

一百年前的90後們,他們拿出全部的勇氣去爭取去吶喊,不過是希望一百年之後,他們的後輩不再遭遇他們曾遭遇的難題,只不過是希望,我們比他們更自由——我們有可以選擇的權利,我們有在家帶孩子或去上班或者兩者兼具的選擇權,我們有辭職或不辭職的選擇權,我們有繼續生孩子或者不再繼續生孩子的選擇權,我們有選擇婚姻繼續或者結束的選擇權。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媽媽們,鼓起勇氣,拿回力量,不斷與自己對話,明瞭你的真心,勇敢行動。我最怕,一邊猶豫一邊放棄,最後空耗了寶貴時光。就如同,現在的我,不斷向自己發問:“我喜歡什麼?”“我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我能否做到不隨波逐流,而忠於自己的內心?”

於是,快34歲的我,工作日在上班,週末在不同的城市旅行、學習、見朋友、看展,上班的時候專注工作,下班之後專注自己。有了夢想就拼盡全力去行動。比如,現在的我,內心種下了一個很大的作家夢,不管是否能實現,我堅持帶著“作家”的視角和身份開始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累積選題和素材,在下班後的夜晚,打開電腦開始碼字寫作。

我想,這追夢過程中的勇敢,帶給我巨大的滋養,讓我回到了那個——伸開雙手就能擁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不肯妥協的18歲的我。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少女感”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少年!”媽媽們,當我這樣叫你的時候,你是否想起了,我們曾是少年。如果說有誰是我心中完美的少年形象的代表,那一定是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那個即使全世界都是嘲笑他的夢想不合時宜,他依然不顧眾人嘲笑的目光而堅持心中的夢想——追夢,不會成真的夢。忍受,不能忍受的痛,挑戰,不可戰勝的對手。跋涉,無人敢行的路。

在經歷過生命的一段迷茫後,我又重新拾起了這股勇氣,不為別的,只為,當我孩子長大以後,他也能一直擁有這樣一份勇敢的少年氣。

想想我們今天所努力的,能否給一百年後的青年帶來更多進步,如同一百年前的青年,給一百年後的我們帶來了更多生命的選擇權。抱著極大的勇氣,勇敢的活著,這份勇敢,會讓我們的一生,都充滿了少年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