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領導給的任務是機會卻不敢接?瞭解拆屋效應,不用再擔心失敗

領導給的“燙手山芋”,你敢接嗎?

領導給的任務太難,別人都不敢出頭,你敢毛遂自薦嗎?

你不敢!

你害怕失敗!

你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呵呵……

是的,我就是在笑你傻!

你完全不用那麼害怕,因為領導只是在拆屋而已!

明知領導給的任務是機會卻不敢接?瞭解拆屋效應,不用再擔心失敗

拆屋效應,是由魯迅先生提出來的,他曾經這樣寫道: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就像這樣,先提出一個很大、很離譜的要求,人們都會拒絕;然後再提出較少、較合理的要求,人們就會妥協,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職場中也是一樣。當公司裡有新項目立項或者有新任務安排時,領導都會使用拆屋效應。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說一個前同事阿勇的曾經經歷:

明知領導給的任務是機會卻不敢接?瞭解拆屋效應,不用再擔心失敗

阿勇是公司的運營,當時是負責一個淘寶店鋪,業績很好,升職指日可待。一天,老闆開會說要開一個天貓店。雖然都屬於淘寶系,但天貓和淘寶的運營方式還是不同的,而且新店難做,投入大,獲利小,難見業績,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其它運營們都保持沉默,不想接這苦差事。這時阿勇站了出來,表示自己願意試試。老闆很欣慰,說要求不高,前三個月能夠做到3W的利潤就行。

接手天貓後,阿勇非常拼命,可惜運氣不咋滴,三個月後並沒有達到老闆的要求,只是勉強保持不虧損而已。同事們都以為老闆會責備阿勇,沒想到的是老闆居然表揚了他:

“其實新店剛開始做的時候都很難,再加上咱們投入不多,想要盈利是很難的。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是想嘗試一下新方向,沒想到阿勇不僅做出了單量,而且保證了不虧損,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開端……”

表揚之後,老闆正式升職阿勇為店長,管理原來那個淘寶店和新的天貓店,薪水也提高了3000塊。

在這個例子中,老闆就運用了“拆屋效應”——“3W利潤”就是“拆屋頂”,而“不虧損”則是開天窗。

明知領導給的任務是機會卻不敢接?瞭解拆屋效應,不用再擔心失敗

職場中,領導交代任務時都會習慣性的運用“拆屋效應”,先說一個很大、很離譜的期待,這樣一來就能逼著大家全力以赴去拼命。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開始就覺得這個“期待”無法完成,於是在心裡認定了失敗,不敢去接這個任務,選擇了逃避——逃避了失敗,也逃避了機會。

如果我們認識到領導只是在“拆屋”而已,我們就可以不用那麼擔心失敗,只需要全力以赴,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就算是失敗了,其實也能達到領導的心裡預期,同時也向領導表現出了我們的能力。

寫在最後:

當領導再給出“燙手山芋”時,我們就當領導是在“拆屋”,拋開心裡對未來失敗的恐懼,動手去做就好!

機會,總是在你真正動手之後,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