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信陽古有八景,分別是賢嶺松風、溮河泛月、申塔朝暉、奎樓晚照、龍潭瀑布、雷沼噴雲、龜山晴雪、長臺古渡,得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信陽知州張鉞有感於信陽風光之美,揮筆寫下的八首同名詩。多少年來,信陽古八景最為信陽人津津樂道、難忘如愫。

然而由於歷史發展及城市建設等原因,信陽古八景中的‘奎樓晚照’和‘申塔朝暉’的原景早已不復存在;‘長臺古渡’亦無古代風韻;‘賢嶺松風’‘溮河泛月’、‘龜山晴雪’等自然景觀雖然同賢山、溮河、龜山相連,但景物較虛,無標誌性實物載體彰顯。

為延續歷史文脈,扮靚信陽,近年來,信陽市政府在溮河兩岸重新打造了溮河新八景——望湖軒、聚賢祠、茗陽閣、申伯樓、龜山亭、琵琶臺、河洲榭、平山塔,以八種建築風格一一呈現。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望湖軒

望湖軒,是具有楚風漢韻建築風格倚望湖水的軒亭,修建於南灣湖大壩東隅,背山面水,站在最高處的軒亭內,可一覽風光旖旎、絢麗多姿的南灣湖,是遊人留連忘返的好去處。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聚賢祠

聚賢祠,居於賢山之巔。古時曾有賢士隱逸於此,所以賢山又名賢隱山,取信陽古八景“賢嶺松風”之意。現在的聚賢祠位於信陽市市郊西南側,北臨溮河,西眺南灣湖,佔地約1.6畝,總建築面積865平方米,其風格為仿古園林建築。“聚賢祠”主體建築承徽派風韻,整座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開闊,同時又隱於山中。從聚賢祠後面的觀景臺瞭望,信陽城區景色盡收眼底。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茗陽閣

位於溮河南岸臨水高地的茗陽閣,是溮河八景中最早開放的。它的雄渾大氣與溮河蜿蜒靈秀相得益彰,被喻為信陽新建的城市文化與形象的代表建築。茗陽閣高五層,閣頂14丈,佔地面積63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海拔150米,寶頂高度47米,被稱為中原第一大閣樓。是一棟由雕欄飛簷、勾心鬥角、斗拱圖騰等多種中國古建築元素匯聚而成,具有濃郁地方古建築特色的塔式閣樓。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申伯樓

申伯樓,因信陽古時為申國,申伯侯受封於此而得名。申伯樓,沿襲了信陽古八景中“奎樓晚照”之奎樓的架構,穿插楚風漢韻之特色,設計採用框架結構,漢式樣式,樓高三層,體現了現代園林藝術表現形式,彰顯了人文與自然合一的風格。申伯樓現已成為信陽茶文化展示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歷史文化的教育基地。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龜山亭

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龜山亭建在龜山臨河的一側,佔地150畝。園內建築文化內涵豐富,通過600平方米崗巖廣場,沿2000多級青石臺階觀景,依次穿越“曲徑門”、“攬勝門”和“泛月門”,可飽覽龜山公園風光。龜山亭的美感,不僅在於建築本身,更在於人在亭內居高臨下時,可縱覽無限壯麗的湖光山色。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琵琶臺

琵琶臺築於琴橋南端,延續“長臺古渡”文化遺風。臺的平面成“土”字形,取五行“土”之居中之意,與信陽的華中地理位置相契合。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河洲榭

而河洲榭則是溮河新八景中最富有特色的一景。它的一部分立於安橋與會橋中間的湖心島上,一部分探身於水間。水在樓外,樓在水中,是娛樂度假和文化旅遊的樂園。置身榭內,不僅能盡情領略到山川河色,而且與琵琶臺遙相呼應。可謂信陽古有“溮河水中夜舟泛月”,今有“河洲榭內聽戲品茗”。


信陽古八景今何在?信陽新八景瞭解下!

高高聳立在震雷北嶺、溮水之濱的平山塔,又名平安塔,鎮魔降妖,祈風祈雨。登臨塔頂,信陽城區面貌可瀏覽大半。塔高5層,蘊含“仁、義、禮、智、信”傳統大義,建築面積計1853平米,寓意平橋區1853平方公里之行政區域。

人文的歷史沿革和自然風光的沿革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城市建設要通過富有特色的建築來具象自然山水與城市的有機融合,和諧共生,從而使文化得以承載,使歷史得到依託。新八景是從老八景延伸而來的,是對歷史傳承的守望,是對現實與未來的承接。

只有傳承與創新並重,城市文化才能獲得長足發展。溮河新八景在南灣大壩至安橋的溮河兩岸次第展現,與美麗的溮河構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美,又富有時代發展特色,已成為人們品味信陽、感受信陽的絕佳去處,也必將為信陽的城市文化添上光輝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