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71:金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9位


金姓,漢族姓氏。在新百家姓排名:第60位,舊百家姓排名:第29位。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71:金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9位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日磾讀作密滴)。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清愛新覺羅姓氏多改為金姓。還有一系金氏是由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金姓至今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主要集中於浙江、河南二省,大約佔金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佈於山東、遼寧、安徽、江蘇、湖北、上海,這六省市的金姓大約佔金姓總人口的33%。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東南皖蘇滬浙、中原豫鄂、東北三省三塊金姓聚集區。


主要來源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日磾"讀作"密滴")。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清愛新覺羅姓氏多改為金姓。還有一系金氏是由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金姓至今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71:金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9位


金(jīn)姓,源出有:


源流一: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源流二:源於匈奴族,出自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源流三:源於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吳越國劉氏一族,屬於因諡改姓為氏。


源流四: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後(見《姓考》)。


源流五: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幹,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乾隆帝賜臺灣土著七姓有金姓。


源流六: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聖嘆均系改姓;景頗族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南北朝時羌族,唐時新羅國,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源流七:朝鮮族中源自王姓。


源流八: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西北金城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流九: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執金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源流十:源於官位,出自三國後期曹魏時期官吏金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源流十一: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蒙古王室,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源流十二:源於改姓,屬於冒改姓為氏。


源流十三:源於景頗族,出自明朝時期景頗族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十四:源於達斡爾族,出自明朝時期達斡爾族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十五:源於滿族,出自清朝時期滿族諸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爾只斤·也先土幹、易卜拉欣·先錫、胡達哩、金聖嘆(張採、張人瑞)、愛新覺羅·塔石。


郡望堂號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複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71:金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9位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進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宗祠對聯


源自少昊;

望出彭城。

全聯典指金氏的源流和郡望。


仁山理學;

翁叔勳員。

上聯典指元朝時期學者金履祥,字吉夫,號次農,學者稱仁山先生,蘭溪人。曾在嚴陵釣臺書院教學,後專心著述,晚年又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撰《尚書表注》,對《尚書》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懷疑;又撰《論語集註考證》,對未熹的《集註》加以核實補充;另著有《孟子集註考證》、《仁山文集》等。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跟從昆邪王歸附漢朝,歷官馬監、侍中。漢昭帝即位,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遺詔輔政,因揭發莽何羅謀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

仁山隱君。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下聯典指元朝學者金履祥。


績垂秀水;

學宗仁山。

上聯典指清朝的金學堅,秀水人,貧而能守,不為豪勢所屈。下聯典指元朝的金履祥,一代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


醉鄉作記;

廬墓生光。

是孫典指北宋樂平人金極,字克中,紹聖年間進士,官分宜宰,曾上書請求斬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後自號市隱,築廬名醉鄉,並作《醉鄉記》。下聯典指南宋蘭溪人金景文,字唐佐,雙親去世後,他在墓帝築廬守孝,夜裡見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們以為是他的孝感所致。鹹淳年間,被祀於三賢祠。


勳名翁叔;

理學仁山。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末學者金履祥(公元1232~1303年),字吉父,元朝蘭溪人(今浙江蘭溪)。學者稱其為仁山先生。他學以朱熹為宗,一生窮究義理,致力著述,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

仁山隱居。

上聯典指西漢金日磾封為秺侯,子賞襲爵。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館編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隱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澤;

少昊家聲。

全聯典指金氏為省昊金天氏之後。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71:金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9位


萬花烘錦繡;

七葉耀簪纓。

全聯典指西漢金日磾。


壽門多國寶;

若採有才名。

上聯典指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農(公元1687~1763年),字壽門,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善詩文,精鑑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五十歲開始學畫,造意新奇,其作品為國寶。為揚州八怪之一。下聯典指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公元1608~1661年),名採,字若採,吳縣人。喜批書,有才名。有詩選。


漢室忠勳素著;

義門孝友流芳。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朝孝廉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淳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後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


王母曾稱西母;

女仙亦號金仙。

上聯王母,即西王母。下聯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為金仙公主。


身行百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無人。

此聯為何廉昉贈金粟香聯。


德行人間金管記;

姓名天上碧紗籠。

此聯為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龍自題聯。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嘆自題聯。


玉冊載勳,武毅功名為烈;

銀章受卷,文靖溫裕有容。

上聯典指明朝初期都督僉事金朝興,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上。諡武毅。下聯典指明朝建文進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樂初累遷諭兼侍講。從幸北京,帝北征,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旨屬起草,據鞍立就。宣德時卒,諡文靖。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

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

此聯為安徽省至縣金家村金氏宗祠聯。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譜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締造一番基礎;

姓錫彭城、聲傳江夏,六七面規章依舊,須辨別左昭右穆,發明萬代淵源。

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松樹山東祠嶺村金氏宗祠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