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圈那些年 71

在古玩圈那些年 71

在家休息了兩天,我在北京進的貨也都到了,我回到了店裡,又和於哥在平淡的日子裡開著我們的小古玩店,日子也就一天天的過去了,我也在古玩圈裡暫露頭角,也算圈子裡的人了。

做古玩的,特別是我們這些開店的,永遠也不可能和古玩地攤一樣,賣那些快貨,比如手串之類的,但我們的什麼都有,而且的精一些,比如瓷器,玉器,字畫,但也有一些專項的店鋪,比如錢幣,傢俱,玉器這些專項的店就很專業,顧客也很專業了。像我和於哥店顧客一進屋,我們也不知到,顧客要買什麼。這是個缺點,但也是個優勢。有些資深的老玩家,一進屋就能看到自己喜歡的物件。這行也很有些意思,有些店主,我們行裡管他們叫股東,因為他們就像炒股票一樣被套牢了,成為了股權人了。他們就是一些收藏愛好者,而且把自己的私房錢大部份都買這這些文玩,古玩,工藝品了。通過十年八年的在市場上的購買,家裡的東西太多了,又沒辦法一次性全部出手,索性就開了個古玩店,自己的東西在那裡慢慢賣,一•是可以和藏友們交流,二•是在市場上檢驗自己的這些年收的物件是好是壞,市場是檢驗自己的眼力學識的一個標準。三•是可以把普品處裡掉回籠資金,然後買一些精品。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銀元,就是袁大頭,及清末的銀元突然在古玩市場上成為了熱銷品,真的假的全都是賣的很好,一下從一百多元一枚一路漲到六百多一枚,一些拍賣會也屢屢拍出天價,這也大大的刺激了那些想一夜爆富的人們衝進了市場,讓一些人著實的狠狠掙了一大筆。

其時在我國袁大頭的存世量是巨大的,我說的是真品。中國人有留金銀放在家裡壓箱底的習慣。在民國經濟混亂的時代,袁大頭一直是硬通貨,幾乎家家都有些留存。到了新中國建立發行人民幣了,銀行發行人民幣了,袁大頭做為舊社會的錢幣,銀行進行了很長一段時期的回收兌換工作。於是袁大頭類的一些銀元不再市場上以貨幣的形式出現了。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又破四舊,也毀了一批袁大頭。時間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一些以溫州人居多的金銀匠人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市集上,打銀飾,於是那些沒有毀掉沒收的銀元,多被打成了銀鐲子,銀戒子,這次全民打銀飾是對,傳世銀元的一次重要的摧毀,也就是從那以後,袁大頭正式的步入了古玩的隊伍。

經歷這些為什麼?我還是說真品袁大頭存世量大呢?一•是因為發行量大,這是因為當時雖然我們經歷了清朝的各種賠款,但是我們國家還是很富的,因為什麼?舉個例子吧,從春秋戰國,到清朝乾隆年間,唐•宋•元•明•清的歷朝歷代的改個國號,改個姓,但國庫始終在中華大地上流傳繼承,特別是明代鄭和下西洋,用瓷器說白了就是土,茶葉就是草唄,一大船的一大船的遠洋到世界各地,用土用草換回來一大船一大船的金銀,你們說中國那時富不?我們的民族不是好戰,喜歡侵略別的國家的民族,以和為貴,韜光養晦,是我們的民族習慣。乾隆年間我國的生產總值是世界第一,我國一個很富的世界強國,但是在清朝末年引來了強盜來瓜分我們。我們國家銀產量在古代是很少的,我們用的銀子大多都是墨西哥產的銀子,多是一些貿易來的銀子,我看過一些史料,在明朝時,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銀子都跑到了中國。二•是近些年來一些建築工地,和一些民間用金屬探測器的,把許多窖藏的袁大頭從土裡挖了出來,然後流向了收藏市場。這就是我說,為什麼袁大頭存世量大的原因。袁大頭的存世量官方統計應該有一億枚,但隨著出土量的增加還會有增量的,應該永遠不會有明確的數據。

在古玩圈那些年   71

我母親的一位老朋友在我六七歲的時候,經常因為工作的關係來我家,他弟弟在農村務農,在家翻修老宅,挖出了十罈子袁大頭,村裡給出了證明拿到了銀行,(時間是八十年代的某一年),到銀行以五十元一枚的價格賣給了銀行,得了四萬元人民幣,就把家裡的兄弟都叫了回來,把錢分了。我母親的這個朋友分到了一萬元人民幣,在當年是個天文數字。他就把國營工作給辭了,下海辦廠,用了兩千元,買了一棟平房開廠,經過了近三十年的奮鬥,他現在已是幾百億身家了,記得前幾年去看望這位長輩,他辦公桌上還放這十枚當年留下沒賣的袁大頭,他已是七十的老人了,他對我說當年沒有這些袁大頭,就沒有今天的他。

本章完 頁碼 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