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在一个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显得特别的活泼,要么是班上的开心果,要么就是“捣蛋鬼”。要是开心果类型的,大家都会很喜欢,要是“捣蛋鬼”类型的,大家都感觉是受到了折磨,老师的感觉更明显。

兴许学生不好的表现,老师还能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管理孩子,让孩子学好。然而有的家长感觉脑袋像是少了一根筋,处事态度、说话方式让人头疼,老师又不没法像教育孩子那样教育家长。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苗苗班上的同学乐乐的妈妈就是一个让人感到厌烦的人,平常和其他家长聊天,就觉得自己有钱,很了不起的样子,这种看不上,那种看不起,感觉自己的水平多高似的,让其他家长特反感她。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在老师面前抱怨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从回家开始写作业,要到深夜12点才能完成,自己陪伴很辛苦,让老师少布置点作业。

有一次,因为乐乐妈妈心情不好,孩子又很晚才把作业做好,就感觉特别的烦躁,直接在班级群里发牢骚:老师,你睡了吗?这作业也太多了,我儿子做到晚上12点都没做完,老师,你们能不能少布置一点作业。

甚至还拉拢其他的家长,一起来让老师少布置作业。然而同样的作业量,绝大部分的孩子在9点钟以前就能完成,甚至还包括玩的时间。而乐乐做作业的时候,不老实,虽然一直坐在书桌前,但是一会这样一会儿那样,就是不学习,导致做作业的周期特别的长,结果没学到知识,也没有好好的玩。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其实老师那时还没有睡,她才改完作业,正在为第二天的课程备课,看到家长那样的留言,心里也不好过,因为也有些家长在一起抱怨。

而这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以前都是给每个老师私信,解释原因,现在也感觉那样做太累了,索性就把乐乐的妈妈请出来班群。

布置作业的时候,老师便给乐乐说,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不用全部都做。乐乐还感到高兴的时候,爸爸却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可是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对这种没礼貌,脑袋少根筋的家长,情商太低,不仅老是给老师添堵,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老班主任见过特别多的这类似的情况,比如以下3种,家长情商低不自知,不管好自己的孩子,总是在班群里给老师添堵。

1、让老师特别关照孩子的家长

可以说很多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特别对待自己的孩子,能单独教孩子就更好,希望老师能特别的注意到自己的孩子。

然而老师不是你的私教,不仅要教你孩子所在的班级,还有其他班级需要上课,老师也会很累,也会注意尽量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免说老师偏心,那就会影响老师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学知识的形态。

而同一个老师给所有班级的上课方式,对待学生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别的学生都能完成,你的孩子不能完成,那就是家长给孩子养成习惯的问题。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2、看不起别人的家长

有的家长可能比较势利,总以为自己各方面都很优越,贬低别人孩子,或者笑话别人孩子,让体现自己的孩子优势。

这样的家长不仅容易和其他家长伤和气,也容易得罪老师,比较在一个班里,或者是班群里,都需要一个和谐的氛围,来配合老师发消息或者是布置作业。

如果家长太势利,会让老师感到尴尬,会被别人以为是老师不会处理事情,导致了氛围紧张,而老师不管说什么话,都容易造成误解。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3、起哄、抬杠的家长

有些家长,自我感觉自己很正直,自己占理了,就各种夸大自己的能力,贬低别人的付出。比如经常的起哄,抬杠,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甚至直接是“和稀泥”。

比如经常质问老师的教学方式,布置作业的心情,或者拉拢其他家长一起起哄,抬杠,让老师下不来台,让老师感到焦虑和烦恼。

这看似家长自己赢了,其实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老师“无能”,或者是其他不好的,孩子就不容易信服老师,从而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要注意口德。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如果家长有疑问,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要明白自己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先从自身找问题。比如孩子做作业速度慢,家长要严控孩子的学习状态。

给孩子打时间做作业,按时完成有奖励,超出时间有惩罚,而且家长要多给孩子讲做事需要积极的态度。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家长要在家里把这些事情解决了,同时可以私下和老师聊天,寻求管教孩子的方法,毕竟老师的经验更丰富。


班主任吐露心声:不自知的家长情商太低,总是给老师添堵


如果自己有想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家长也要私下里和老师委婉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平沟通,你尊重了老师,老师才会尊重你,相信和老师沟通之后,你会受益匪浅的,对孩子的教育大有好处。

家长爱护孩子时不一定要张牙舞爪,特别是对待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的老师时,要懂得冷静沟通和积极协商,给彼此留有余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