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春分时节,春回大地。在龙昌镇长冲村麻界组,趁着这几天的好天气,徐光乾正忙着平整土地。去年,为响应村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号召,徐光乾家改种了辣椒,收益不错,今年他打算接着种。

“吴书记前段时间帮忙把种子、化肥送来了,还交代说过几天要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来培训,到时候通知我去听课。”徐光乾口里的吴书记,就是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

为邻里关系的和谐共融,他想方设法

从2017年8月至今,吴永义在长冲村驻村两年多了。“我已经习惯把田间地头当作‘办公室’,也学会从拉家常里‘察民意’,现在邻里遇到纠纷了,都会第一时间找到我来调解,不会把矛盾埋在心里。”说到这,吴永义脸上露出了笑容。刚到长冲时,吴永义发现群众杂物乱堆乱放、邻里关系比较淡漠,不少群众因为一点小摩擦,互相之间长期不搭理、搞“冷战”,一定程度影响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吴永义组织群众开院坝会共商共议村寨建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吴永义多次找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深入了解情况,问清邻里纠纷的根源,在摸清来龙去脉后,他带着村干部一道,到群众家里听心声、调纠纷、解心结,抓住推进“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的契机,大力发挥“三组两榜一规一训”作用,通过村民自筹、村集体经济出资、倡议乡贤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天生桥上下街交界处树起了“和谐”的寨门。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村组活动场所,搭建戏台保护推广传统文化灯夹戏,以文化活动促进邻里关系和睦。另外,他还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划定家庭卫生责任区,有效改变了村内“脏乱差”现象。他用真心换真情,建立起长冲村的和谐新风尚。

为贫困群众的发展致富,他千方百计

吴永义深知要干好第一书记这份工作,必须把群众的心愿了解透,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坎上。一到村里,他就深入每户村民家中,蹲地头、坐田坎,和村民交流商议村组发展,了解群众生活状况。两年来,村里蜿蜒的联户路上不知道留下了他的多少脚印,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里记满了群众提出的种种问题和诉求。群众需求虽然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却又“大同小异”,归根结底,还是“求发展”。

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吴永义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致富”鸡苗

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吴永义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做好辣椒种植的春耕育苗

“只有抓实抓好产业,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让‘纸上的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在一次次和村支两委、群众代表促膝长谈后,吴永义决定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两委”建立起“1+N”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温氏生猪养殖示范区,辐射带动村民兴办大型养殖场,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引进公司管理,以190万元扶贫资金为基数,贫困户以资金量化入股的方式,按6%、7%、8%的比例保底分红给贫困户,实现103户276位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调整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辣椒种植260余亩,刺梨种植1000亩,群众收入普遍增加,长冲村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

为构建高效多元的产业链条,他挖空心思

要想帮助村民彻底脱贫致富,光靠单一产业可不行。吴永义思来想去,决定将绿色产业进一步“升级”。他积极争取到“油菜绿色增产技术示范”项目,动员天生桥上下街、麻界组村民140余户种植油菜283亩,获得补助物资及资金总计21万元,利用油菜花绘出60×60米大小的“福泉”二字,拍摄出的图片还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同时,他将长冲村的刺梨产业与福泉阳戏、灯夹戏、农家乐等形成产业联动,形成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产业链。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参与乡村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群众忍不住对他说“吴书记真巴实,干实事!”

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长冲村油菜花种植绘出“福泉”字样

脚下有泥 肩上有担 心里才有光——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吴永义的驻村侧记

现在,除了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外,吴永义还将如何通过推进“村社合一”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带领村“两委”和广大村民的腰包彻底鼓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