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酒客眼中的“杜康酒”

本文为“文文方丈聊老酒”原创,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陈年白酒的文化和故事,欢迎关注“文文方丈聊老酒”,闲聊天南地北中国酒。

先说个笑话。我有个好朋友姓杜,之前别人问他贵姓时,他经常会拽文:“鄙人姓杜,‘防微杜渐的’的杜”。这时询问之人,往往会刹那间反应不过来:或是尴尬地频频点头做思索状,或是干脆一脸懵逼。特别是打电话在餐厅预订餐位时,大多数时候接电话的小姑娘都会追问一句:“您再说一遍,姓什么?”次数多了,我这朋友终于慢慢向现实低头了:“我姓杜,杜康的杜”。这时接电话的小姑娘往往会恍然大悟地说:“好的,杜康先生,您留个手机号……”

一个老酒客眼中的“杜康酒”

杜康造酒

说起杜康,这确实是个人名,生活在夏朝,还当过国君。杜康此人因善于酿酒,因而被酿酒业奉为祖师爷。曹操的《短歌行》中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谓家喻户晓,此人借此更是声名大噪,从此“杜康”成为了酒的代名词。

据资料记载,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周总理设宴款待。席间,田中首相几杯酒下肚,不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来华做日本*子时候的点点滴滴。据其自称:当年在华的岁月里,没(怎么)干过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情,唯独极好饮中国的烧酒,可惜很遗憾未曾喝过中国产的“杜康美酒”。后来也许是被英勇的中国人民给弄伤了、也许是自己喝酒喝伤了——反正总之,没在中国待上两年,日本*子田中角荣就按照伤兵被处理回国了。自此一别华夏三十载。

一个老酒客眼中的“杜康酒”

周总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其实,田中首相对中华文化恐怕是一知半解,他心心念念的“杜康美酒”只是个故事,其实并没有生产过。但是周总理却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既然外国友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杜康,干脆就生产出“杜康酒”,然后做出口贸易,连广告费都省了。于是,周总理提议“复兴杜康、为国争光”。

自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陆续有三个地方厂家开始研制“杜康酒”,这三家酒厂分别在河南伊川、河南汝阳和陕西白水——这三个地方或多或少都跟杜康此人有点儿关系。

后来发生的故事很狗血也很老套:一开始,三家酒厂都是穷光蛋,于是抱团取暖、不争不抢、各干各的、相安无事。后来大家都有些小发达了,便互相看不顺眼,开始为“杜康”商标的归属权和使用权大打出手,谁知这一打就打了二十多年,打得都跨了世纪,打得一地鸡毛。打到最后,消费者们终于看不下去了:说你们三家都别糟蹋人家杜康老祖了,甭管哪个杜康酒,我们都不买了还不行么。于是,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多元化经营的多元化经营,终于消停了。

一个老酒客眼中的“杜康酒”

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标案

下面给大家分享三瓶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别产自三个厂家的杜康酒,从香型上看:河南的两款杜康酒是浓香型,陕西的杜康酒则是清香型或者兼香型。

一个老酒客眼中的“杜康酒”

从左至右:“伊川杜康”“汝阳杜康”“白水杜康”

彼时三家酒厂都处于巅峰时期,其产品也都曾各获殊荣,放到今日,三款酒的口感都还是不错的。

如今中国股市里的白酒股一骑绝尘,屡创新高,似乎白酒市场红火得不得了。只可惜哪怕是这一片虚假繁荣的图景里,都很难找到杜康这个独孤老头的身影。

本文为“文文方丈聊老酒”原创,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陈年白酒的文化和故事,欢迎关注“文文方丈聊老酒”,闲聊天南地北中国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