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周桓王八年,即鲁隐公十一年

,从咱们的“史话”故事刚刚讲到这一年的时候,在下就剧透了这是一个悲伤的年份。只不过这个伤感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比较靠后,因此,鄙人才迟迟没有提及。现在,我已经通过4篇“郑国史话”及2篇“史话番外篇”叙述完了这一年所发生的其他事件,是该到了认真去讲述这件伤心事儿的时候了。那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故事呢?这便是《春秋》记载的,发生于该年冬季十一月的“(隐)公薨”

既然提到了《春秋》的原文记载,在下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说一说孔子修经时是如何记录人物离世的,以便今后各位在读这部鲁国史书时,能更好地理解老夫子的用心。至于这个话题要如何去讲?予以为可分成两部分来叙上一叙: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孔子修订《春秋》

其一,孔子会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采用“崩、薨、卒”三种表达方式“崩”用于天子的离世,常写作“天王崩”;“薨”则用于本国国君及夫人的离世;而“卒”是用于他国国君及本国士大夫的离世。《春秋》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翻一翻原文,看看是不是鄙人总结的这样。

其二,孔子在记录鲁国国君离世时也分了不同情况一般情况下,《春秋》会记录下这位鲁侯离世的时间、地点,以及下葬的情况。而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类似于隐公这样,只写下了“公薨”的时间,却没有写地点,连下葬的情况也只字未提。说明这位鲁侯的离世有隐情

,即非正常死亡。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孔子用特殊笔法揭露了隐公的离世有蹊跷

正因如此,《春秋》只提到了隐公在当年十一月离世,没有按正常情况记录下地点和下葬的情况,显然隐公的离世有蹊跷。那姬息到底是如何死亡的呢?《春秋》讳而不谈,《左传》、《史记》却告诉了咱们一个惊人的秘密,即鲁隐公是被贼人杀害的。虽然两部史书均未写明杀害隐公的这个“贼人”姓甚名谁,但都把指使这“贼人”的幕后真凶写了出来,他便是此前“鲁国史话”中经常出现的那位名为“羽父”的大臣(又可称作“公子翚”,《史记》特记为“公子挥”)。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奇怪?虽说羽父在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时是违抗了隐公的命令,强行带兵参与了宋、卫、陈、蔡四国围攻郑国的那场战役。但之后的记载中,羽父与隐公的关系明显融洽了不少,甚至在郑、鲁、齐三国讨伐宋国的战役里,公子翚还成为了鲁国大军的主帅,代表国君出征。显然,这对儿

君臣已经有了默契,隐公对羽父也十分信任了。那有这样一个信任自己的国君在位,公子翚为什么要指使贼人杀害姬息呢?究其原因还是跟鲁隐公这不尴不尬的身份有关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鲁隐公,只是位摄政的代理国君

大家一定还记得,鲁隐公实际上并不是一位真正的鲁国国君

,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只是位相国。只因鲁惠公的嫡长子姬允年纪尚幼,无法管理整个国家,才由庶出兄长姬息代为过渡,暂时打理国政。这就说明隐公管理国家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姬允可以独立执政,姬息便要退居二线了。正因如此,羽父就想助姬息一臂之力,帮他长期坐稳这个国君之位

当然了,羽父要帮助鲁隐公坐稳君位,并不是真的要替姬息着想,其主要目的还是保住自己的地位。毕竟这些年来,羽父好容易与隐公产生了默契与信任,如果更换了国君,自己之前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了么?所以,羽父决定进行一次豪赌,让隐公把国君之位长期坐下去,也让自己可以在鲁国继续呼风唤雨。并且,羽父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甚至想通过这次豪赌,让姬息欠他一个人情,从而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成为鲁国的大宰(“大宰”,古时官名,大家可以理解为诸侯国百官之首)。您说说看,羽父这算盘打得是不是相当好,既让信任自己的隐公长期执政,又让个人地位得到提升,真可谓是完美。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左传》中羽父求大宰,请杀姬允的记载

那羽父要如何去帮助鲁隐公呢?最后为什么又从帮助隐公,变成了要雇凶杀人了呢?这就是这则故事中最悲伤,又最令人同情的一部分了。据《左传》《史记》等书记载,羽父进行的豪赌是向隐公献了一条计策,即他想帮助姬息暗中杀掉姬允

。这样一来,原定的继承人死于非命,隐公这位代理国君当得又很不错,自然这君位就稳定下来了。

可是,就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鲁隐公可是一位天生的“老实人”。此前他父亲那么“欺负”他,姬息都选择了默默承受,还心甘情愿地替弟弟看管着国家,他如何能忍心看到手足相残的场景发生呢?于是,隐公断然拒绝了羽父的提议,还说了三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真心(“三句话”记录于《史记》之中,《左传》要简略一些)。这三句话便是:自己居摄鲁国是有先君遗命的。只因姬允年少,无力处理朝政,才由他代为管理。此时,姬允已经成年,他要归政给弟弟,并且他已经在菟裘这里建了居所,用来养老了。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鲁隐公断然拒绝了羽父的提议

这一番肺腑之言,恐怕任谁听了都会为之动容,感叹隐公真是太善良了。但是,献计的羽父听了之后,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您想想看啊,羽父本就担心国君更替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才建议要杀害姬允,保住隐公的君位。可隐公非但没领他这个情,还执意要归政给自己的弟弟。这要是姬允顺利继位,又听说了羽父想加害他的计划,公子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了。

所以,羽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跑到姬允面前挑拨离间去了。他诬陷隐公不遵从先君遗命,想长期霸占鲁侯之位,不愿归政给弟弟。这当然是姬允最担心,也是最不想见到的情形,羽父以此来进谗可谓是阴险至极。紧接着,公子翚继续借题发挥,又

提议要帮姬允加害兄长、夺回君位了。只可惜,弟弟姬允可没有隐公的那份善良,他更看重自己的爵位,便同意了羽父的提议(这是《史记》中的说法,在《左传》中,姬允对此提议不置可否)。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羽父诬陷鲁隐公

姬允既然默许了羽父的提议,公子翚就要付诸行动了。只不过,隐公毕竟还在位,他居住在宫中,身边的侍卫也很多,羽父实在是无从下手。因此,在向姬允进谗之后,羽父迟迟没有动手,一直在寻找暗杀的机会。

也真是天公不作美,隐公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个必须要完成任务,迫使他非出宫不可。那到底是一个什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呢?这还是姬息接管鲁国之前身为公子时结下的情缘。当时,姬息曾率领鲁国军队与郑国人在狐壤打过一仗,可他一向不太擅长军事,自然是打不过如日中天的郑国雄师。结果,鲁军大败、姬息被俘,他还被郑人囚禁在了尹氏那里。为了逃回鲁国,姬息用尽一切来贿赂尹氏,还许诺等尹氏帮自己回国以后,会在鲁国替尹氏建一个他们族人的神主“钟巫”,来表达对尹氏的感谢。最终,尹氏真的帮姬息逃了出去,并随他一起来到了鲁国。姬息自然也没有食言,真的在鲁国建了尹氏神主“钟巫”,并年年前往祭祀

,足见隐公其人重诺守信。

正是为了遵守这个承诺,隐公离开了守卫森严的宫殿,来到了郊外的社圃进行斋戒,还借住在了氏的家中,以便完成接下来的“钟巫”祭祀(之所以隐公会住在寪氏那里,可能寪氏是管理社圃及负责钟巫祭祀活动的官员)。而羽父则瞅准了这个机会,派出杀手在氏家中刺杀了隐公。这还不算完,刺杀过后羽父立刻拥戴姬允为鲁侯(史称鲁桓公),并马上派兵去讨伐寪氏,把害死隐公的这口黑锅甩给了他们。难怪史书无法正常记载隐公的离世和下葬情况,因为羽父这个幕后黑手及姬允这位默认恶行的新鲁侯,

彻底掩盖了事件的真相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菟裘城遗址在今山东楼德镇一带

可怜鲁隐公,一生小心谨慎、重信守诺,却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不仅被弟弟姬允误会了他的一片真心,就连自己想归隐养老的最后心愿,也被羽父这个野心家破坏,彻底化为了泡影。正因如此,后人还特意借用了隐公“退休”之地的名字,留下了

“菟裘归计”这样一则成语。表面上看是在比喻告老还乡、归隐的意思,实际上鄙人以为这条成语暗含着对隐公被杀事件真相的揭露与讽刺。所以,在下看过姬息如此凄惨的人生之后,真心替他感到惋惜,遂决定下次要帮隐公再多叙一篇文章,好让这位“老实人”能再多陪伴咱们久一点……久一点……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隐公薨、春秋笔法、非正常死亡、贼人弑君、羽父献计、隐公回绝、诬陷姬息、姬允默许、公祭钟巫、死于寪氏馆、寪氏背锅、菟裘归计。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关键词云图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