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次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淮南》云:“楚会诸候,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此即典故“鲁酒薄而邯郸围”,意思是“赵国和鲁国都要给楚王献酒,因为鲁国的酒没有赵国的酒好,楚国的酒官就想用赵国的酒去上供,赵国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非常厌恶,于是拒绝了鲁国酒官的无理要求,鲁国酒官大怒,使出了调包计把酒给对换了,结果楚王喝到酒后大怒,认为赵国有好酒而不送,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于是发兵攻打赵国。此典故还有一种说法:“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不管哪种说法,当时“鲁酒薄而赵酒厚”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上唯一一次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酿造技术

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饮酒同趋大盛的时代。人们不仅运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粟酿酒,相当普遍地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曲是酒母,又叫酒曲;蘖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克服了蘖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点,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骤同时进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比欧洲人领先了一千多年。由于那时没有蒸馏技术,只能采用过滤的方法,通过自然陈酿,使酒澄清,取上清液进行饮用,后期不能添加一滴水,而酒度估计不可能超过十五度,人们对酒好坏的评价完全以酒度的高度来标准。由此可见,当时的赵国和鲁国都掌握了相当先进的酿酒技术。佐证了北方是酿酒的发源地,酿酒的重大历史进步也大都是在北方实现的。

历史上唯一一次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冀鲁大地对酿酒的历史贡献

当年的鲁国赵国演变成了先在的冀鲁,冀鲁大地在酿酒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重要时代:其中磁山文化、金代蒸馏器、麸曲酱酒、人工老窖泥技术、老白干香型创建等等,都是标志性事件。

磁山文化与酒: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 将中华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统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m3,折合重量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为人类酒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证据。

金代蒸馏器:1975年12月河北省青龙县西山嘴村西南新开河道中,出土一套铜制烧酒锅。从明确的文化地属和出土的器物判断,这是一处金代遗址,烧酒锅应是金代遗物,此次文物的出土把白酒蒸馏酒的历史提高到至少一个世纪。因为之前在“本草纲目”上记载,蒸馏酒是元代发明的。此烧锅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承德博物馆内。

近代冀鲁对白酒的巨大贡献:对白酒技术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人工窖泥技术是首先在河北开始的;白酒泰斗周恒刚在廊坊研制的麸曲酱酒,为白酒行业做出巨大贡献,芝麻香的问世,丰富了白酒的品类等等;

历史上唯一一次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现阶段的鲁酒和冀酒

鲁酒在中国的酿酒行业中举足轻重,雄踞前列。因为山东不仅是孔孟之乡,更是酒的故乡。李白曾称赞鲁酒"玉碗盛来琥珀光",武松景阳岗醉打猛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20世纪九十年代,山东白酒更是把中国白酒市场搅得风生水起,孔府家、孔府宴、秦池、齐民思、金贵、扳倒井等群雄并起,目前的鲁酒是全国产销量依然名列前茅,只是非常分散,体量都不大,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而冀酒也是全国产销大省,在喝酒量方面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老白干酒业是A股上市公司,板城烧锅酒、山庄老酒、丛台酒等也是非常有名的区域名酒。


历史上唯一一次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冀鲁酒产品特点是清香型以爽净闻名于世,浓香型则是淡雅为主,酱香型则以麸曲酱香为主,当年著名的山庄老酒就是典型的麸曲酱香,只是近些年为适应市场改成了浓香型白酒。其中芝麻香白酒也算作一个创新的品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