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內服外治,制訂個體化方案

1.錦囊一:內服小藥方,吃著吃著就好啦

介紹幾個簡單的內服小藥方供家長參考。還是那句話,寶寶的調理要結合孩子體質,多種因素綜合考慮。

火寶寶:可以試試菊花3~6克、蘆根10克、生山楂10克,放在一起代茶飲。

冰寶寶:食療以山藥(鐵棍山藥最佳,口感較面;口感脆脆的那種不適合藥用)、生薑(也可配合紅糖熬水喝)等為主,配合艾灸、按摩等方法,溫補脾土。

胖寶寶:陳皮、薏米、茯苓適量(每味6~9克),代茶飲即可。如若飲食積滯,可每日取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10~15 克,代茶飲,建議飲3天,同時配合飲食和運動管理,也就是通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鬱寶寶:需配合心理調節,也可嘗試適當運動或音樂療法, 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

2.錦囊二:外治小方法,在家就能用中醫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和,氣血失調, 影響孩子的抵抗力。家長可以選擇簡單易行、方便居家操作的推拿、艾灸等方法,通過刺激穴位,健脾養胃,調理氣血,從而扶助正氣。

摩腹:用掌面摩小兒腹部3~5分鐘。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於膝眼下3寸(相當於小兒四個手指的寬度),脛骨外旁開1寸(相當於小兒中指的寬度)。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通絡導滯的作用,一般可按揉50~100次。

捏脊:捏脊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強健身體的作用,是小兒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艾灸:適用於脾胃虛寒的孩子,穴位:足三里、中脘、神闕、脾俞。家長們操作時注意安全第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時間也不宜過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體質屬於稍複雜的情況,或孩子存在慢性基礎性疾病,請帶患兒及時就診,中醫專家會給孩子提供更精準的個體化方案。

(中醫科:胡豔 黃靜 尤聖傑 何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