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香囊,避“疫”功效不一般!

​​疫又稱“天行”,是指具有流行性的傳染病。疫氣是一種穢濁之氣,而芳香類藥物能闢穢化濁,是防疫的常用中藥。


文 / 張京春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主任醫師

邢雅璇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在眾多中草藥裡,芳香類藥物(以下簡稱“香藥”)氣味獨特濃烈,不僅可以通過內服治病,還能利用嗅覺的感知來達到攝生防病的功效。

我國使用香藥的歷史悠久,尤其是在宋代時,就設有專門的香藥鋪,是用香的鼎盛時期。香藥在宮廷中也十分常用。在宮廷用香的習慣中,很多藥物(常見的如沉香、藏香、紫降香、檀香、白芸香、麝香等)都能被製作成為薰香、鼻菸壺、香袋(即香囊)、藥油等,既起到裝飾作用,又能調暢情志。

小小香囊,避“疫”功效不一般!

香藥是闢穢化濁的“防疫針”

宮廷中用雄黃、蒼朮、艾葉、乳香等芳香闢穢之藥製成的香囊、煙燻十分流行。

香藥的應用在各大典籍中也有記載。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佩“繹囊”“避疫氣,令人不染”的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降香)燒之,闢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惡氣。”燻燒和佩戴降香也可闢穢濁惡氣。明朝龔信的《古今醫鑑》更是記載了以乳香為主要成分的宣聖闢瘟丹,可保“一年不患時疫”。陳可冀院士主編的《清宮醫案集成》中,記載了闢穢香,由生川大黃、荊芥穗、紅棗等組成,若制丸燻用可疏風、解毒、闢穢。天花流行時,用此藥燻室,可消毒空氣,預防感染。


抗“疫”期間可自制香囊闢穢

香藥可通過製成香囊的形式發揮其作用。清宮中的香囊用量很大,不僅宮內人員佩戴,還用於賞賜。香囊中常配有沉香、龍涎香、丁香、安息香、白檀香等香料,用以避穢除邪、溫裡散寒、安神寧心。今年年初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筆者根據《清宮醫案》中的避瘟丹、香珠方化裁,給大家提供一個做香囊的小配方。


防疫香囊

【原料】艾絨或艾葉、藿香、蒼朮、細辛適量,香囊數個【製法】根據香囊的具體尺寸,放入1/3體積的艾絨或艾葉。以2:2:1的比例加入藿香、蒼朮、細辛。

小小香囊,避“疫”功效不一般!

香囊雖小,方中藥物功效卻不小。艾葉辛苦性溫,其氣芳烈純陽,《本草正》論其可“闢風寒涅,瘴瘧”;藿香稟清和芬烈之氣,有和中、闢穢、祛溼之功效;蒼朮性溫燥,味苦辛,《本草綱目》記載燒蒼朮可以辟邪氣;細辛“氣盛而味烈”,《本草經百種錄》中論之“疏散(風邪)之力更大”。此外,香藥還可以做成其他劑型,以便內服和外用。


內服溫通香藥可治心病

芳香溫通類藥物能通關開竅、溫通經脈、暢達氣血、緩解疼痛,內服可用於治療胸痺等心繫疾病,即現代醫學中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前區不適等病症。尤其是有心絞痛發作伴有胸前區及四肢發涼,舌暗苔白、脈沉遲等氣滯血瘀、寒邪內閉等表現時,採用芳香溫通之劑疏通血脈較為適宜。現代常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急救藥物(麝香保心丸、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寬胸氣霧劑)多由古籍中記載的芳香劑化裁而來。


鼻菸壺:工藝卓絕的“藥罐子”

卓絕的製作工藝使得鼻菸壺作為藝術品被大家熟知,現在許多博物館內都有鼻菸壺陳列品。鼻菸自明朝時傳入中國,到了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根據其使用特點,正式命名為“鼻菸”。自此鼻菸及鼻菸壺在宮中流行起來,多被皇帝賞賜給大臣們,是身份的象徵。

小小香囊,避“疫”功效不一般!

​拋卻精美的外觀來看,鼻菸壺實際上是芳香藥物的“藥罐子”。鼻菸的成分多是在優質菸草的基礎上加入麝香、檀香、白芷、辛夷等香辛藥材,不時聞一聞,具有驅寒、通鼻竅等功效。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20年4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