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去買車,沒錢?補貼管夠!

求你去買車,沒錢?補貼管夠!

文/包希仁

經觀財經眼專欄作者

經濟興亡,有車有房!

汽車業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正面臨五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01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汽車銷量暴跌超35%,於是乎,政府就慌得一筆。短短兩三個月,各類購車優惠不絕於耳,振興汽車消費的大招更是輪番登臺。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我們先看看都有哪些購車福利?

北京推出國三車輛報廢補貼,每輛車可以拿到最低2000,以及最高2.2萬元保費補助。

南昌推出購買新車補貼,給予每輛1000元的購車補貼。

佛山對於疫情期間申請報廢車輛的,每輛車補貼3000元。

寧波為促進汽車消費,要求車企讓利5000元,賣的好的最高可得500萬元獎勵。

另外還有四川購車給1000元補貼,山西購車給6000元補貼,上海買新能源車給5000元補貼等等。

看完這些優惠,有多少人會去買車?我猜大部分沒有購車計劃的人,都不會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去衝動消費,畢竟汽車是大消費。在經濟不景氣之際,購車補貼如同雞肋。

02

既然如此,汽車業該如何振興呢?我認為,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是走“農村路線”,二是走全面放開限牌路線,兩者相結合,今年汽車業才有可能復甦。

咱們先說說第一個,如何走“農村路線”。

當下中國汽車人均保有量相比於發達國家,還相差很遠,尤其是廣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實施全國性的“汽車下鄉”政策。

要知道,“汽車下鄉”政策,曾推動中國車市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求你去買車,沒錢?補貼管夠!

2009年1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提振汽車消費,國務院出臺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安排50億元資金,對農民購買1.5升及以下排量汽車,以及將三輪汽車或低速貨車報廢換購輕型載貨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

這項政策從2009年3月1日持續到2010年12月31日,對當時的汽車市場起到很大拉昇作用。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汽車2009年全年銷量達到1364萬輛,實現同比46.1%的高增長。

03

雖然在2019年2100多萬輛的基礎上,無法出現十年前的高增長,但重啟汽車下鄉必然對農村汽車市場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對於農民來說,價格因素往往是影響汽車消費第一因素。近幾年,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長,農村的汽車也開始隨處可見,但市場離飽和還很遠。

我老家是農村的,每年春節大街上都會出現堵車現象,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但這在我看來是好事,最好能堵出京城的味道才好,那說明我們鄉民有錢了。

於是,這些年誰家有沒有車,就成了相互攀比的主要話題。

如果這個時候,政府出臺汽車下鄉政策,並選好適合農村消費的車型(中低價自主品牌為主),進行定向補助,不僅可以振興汽車消費,還能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畢竟農村市場只停留在“比有沒有車”階段,還沒到“比牌子”地步。

求你去買車,沒錢?補貼管夠!

其實農村地區汽車消費不僅是“面子問題”,也是“裡子問題”。眾所周知,大城市公交系統非常發達,地鐵城軌公交滴滴等應有盡有。

而農村地區因經濟和人口發展問題,公交系統幾乎還很原始,出門多數靠電動自行車。換句話說,從出行便捷度來看,農村更需要私家車。

此外,農村地區各類經營要素都很便宜,特別是房租和土地,遠低於大城市。這樣一來,有利於各大車企通過降低經營成本,給農民更多讓利。甚至,完全可以實施廠家直銷,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

我粗略算了一下,通過車企讓利和汽車下鄉補貼,10萬元以下的車大概可以省下8000—10000元左右,這樣的力度必然可以振興今年農村汽車消費市場。

04

下面我再說說第二條路線,即全面放開汽車限牌,讓居民自由選擇出行方式。

郭德綱說,北京的二環餓死過人。

我不知道真假,但北京很堵這是真事。既然如此,為何要放開汽車限牌呢?

文章開頭我就說了“經濟興亡,有車有房”,在北上廣深杭買車比買房還難,這合理嗎?

我覺得城市擁堵不能靠“買車難”來實現,它應該靠長遠且合理的城市交通規劃來解決。為啥地產商總宣傳臨近地鐵,黃金地段?

原因在於地鐵是普通居民最便捷的出行工具,既然如此,限牌就沒意義了。很多時候消費者買東西不一定是用的,或許只是想擁有而已,不然你怎麼理解“敗家娘們”雙十一買一堆用不著玩意呢?

當下的社會,有車有房是很多人對生活的基本追求,買車不一定是用來開的,也可能是用來裝X的。特別是生活在北上廣深杭的年輕人,汽車有時就是用來“交友”的。

其實在我看來,一線城市放開購車需求,並不會對當下“堵出人命”的北京二環產生多大影響。說白了,如果交通很堵,有些人自然也就不開車了。

如果放開限牌,我估計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今年大概有300—500萬輛的新增購車需求,這對整個汽車產業才是貨真價實的扶持。

因此,政府絕不能因城市擁堵而對汽車消費進行掣肘。

求你去買車,沒錢?補貼管夠!

尤其是在疫情之後,汽車作為大產業必須率先復甦,畢竟超長的產業鏈,影響著無數人的飯碗。

中國汽車保有量遠未飽和,但車市卻未老先衰。如果低速增長還能勉強接受的話,那今年的暴跌一定是汽車業的大危機。所以今年在汽車產業上,政府下多大的扶持力度都不為過。

正所謂,汽車強則工業強,工業強則國家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