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表面光鮮亮麗,家裡卻亂得連狗窩都不如。你在街上碰到的精緻的小姐姐小哥哥,有可能家裡在家裡東西亂放,襪子亂丟,朋友來家裡都沒處可落腳。這些生活習慣,其實也和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聯。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案例:

前段時間一親戚來我家玩,一進門就跟我說到:“哇,我發現你們家可真是乾淨整潔啊,我們在家都不愛收拾房子,就連我兒子上大學回來,每天房子也是亂七八糟的,襪子亂堆,七八雙在那沒洗。

當時聽著也沒在意,前兩天親戚邀請我去她家吃飯,我才見識到了什麼叫髒亂臭。當時我一進去真的是臭死了,他也沒什麼感覺還說已經習慣了,在宿舍也是這樣子的。唉,真是窮了一輩子,髒了一輩子啊!”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插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嘛!回家也好好收拾收拾。”

親戚又補充道:“我和孩子他爸都屬於大大咧咧之人,對於家庭很少收拾。每次回家,他爸就躺在沙發上刷朋友圈。剛開始,我還會稍微收拾,但後來我也厭倦了,因為每天的工作真的很累。時間久了,我們都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除非家裡來客人,否則絕對不願意收拾。躺在沙發上什麼也不想做。”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個上了大學的兒子,在家裡髒臭襪子亂堆亂放,是情有可原了。他的行為只會比你們更嚴重,不懂得收拾,不重視個人衛生,甚至沒有絲毫的集體衛生意識。

家裡窮不可怕,可怕的是"髒亂差",一個房間凌亂的家庭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註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家裡“髒亂差”為什麼容易影響孩子?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人,會發現大多數成績出眾能力卓越的人,不管是在學校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所處的環境都是乾淨整潔的。

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一所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績優異樂觀開朗的孩子,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心無積塵,面目清明。

在整理東西的同時,也能對我們的心靈進行整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井然有序。如果我們家庭的環境過於雜亂無章,甚至還會因為經常找不到東西而養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孩子也會在家長的影響下變得暴躁還不愛整理,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對他們歸類整理能力的培養!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孩子不願意去整理房間可能源於幼年時期的家庭影響。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會在無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你經常把家裡收拾得非常乾淨,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他也會很快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反之,如果家裡髒亂差,整個家庭給孩子傳遞的思想就是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甘於現狀,整個家庭都沒有給孩子上進的動力,孩子又怎麼有決心改變現狀呢?讓孩子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都是雜亂的,很容易失去熱愛生活的情緒,很容易向生活低頭,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努力奮鬥,更別提賺錢養家了。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從小如何培養孩子有保持整潔的態度?父母要學會這兩點。

1、和孩子一起動手,讓孩子學會動手

家長在陪孩子玩耍時,玩完之後可以自己先把手上的玩具放回原處,再引導孩子把手上的玩具跟自己一樣放回原處,而不是隨手一丟就不管了了。

平常吃完飯之後,家長也可以先行把碗等收進廚房清洗,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洗碗,你幫爸爸媽媽把桌子擦乾淨好不好”,引導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孩子一起勞動,會讓孩子更覺得有意義,做事也更有幹勁。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2、不要斥責孩子,培養孩子的耐心

孩子還小的時候,耐心都會比較差,做事可能因為沒有經驗,也做得不好,也不要著急呵斥孩子。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斥責說孩子怎麼這麼笨,什麼事都做不好,那這樣孩子也會越發的沒有耐心,甚至會有自責愧疚的心理,更是不願意去整理。

所以,如果想要培養孩子整理的意識,家長要用耐心和鼓勵去引導他們做的更好,比如說可以家長先做一遍,讓孩子跟著做第二遍,孩子做錯了告訴他錯哪裡,只要家長多堅持引導孩子,時間一長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家裡沒錢不可怕,就怕還很“髒亂”,孩子多半也不會有出息!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位優秀的家長,我們跟孩子說的一字一句,我們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都跟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的關係。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才會越來越好,在督促孩子的學習時,也要多注意孩子日常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