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這是一套老古董,現在的90後00後“小朋友”可能比較陌生,80後就比較熟悉了,老式的爆米花機,比較原始的,和旁邊的風箱是一套,我小時候見到的大部分是配一個手搖的鼓風機,更輕巧一些。老人們說那個東西是以前的“炸彈”,日軍飛機上扔下來的那種,可能“長得像”吧。

這種裝備以前在關中地區很常見,尤其是農村,我們80後小時候缺吃少穿,沒啥零食,經常有大叔登著三輪車拉著爆米花機走村串戶做這種營生,把玉米粒倒進去燒一會兒,“炸開”就是爆米花了,那個爆米花吃起來很香,現在很少見到了。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炸彈”爆米花機可以把普通的玉米粒變成爆米花,就是這種玉米,現在大街上和電影院裡賣的爆米花都是用專門的玉米爆的,是經過改良的品種,微波爐都可以做成爆米花,吃起來味道是不一樣的。這個裝玉米的東西也是個老物件,叫鬥,小時候家裡還有幾個,木質的,算是農具,現在見不到了,也沒人會做了。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這幾樣東西都是在“西府老街”看見的,西府,就是陝西寶雞,西府老街在寶雞北邊的陵原上邊,是一條仿古商業街,我這個西府人還是第一次來。西府老街是美食街,主要是寶雞地區的特色美食和民俗,很多小吃在其它地方很難找到了,八零後來這裡可以找到久違的小時候的味道。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就像這碗油茶,是我的最愛,很多年沒吃過了,小時候那種裝油茶的“大茶壺”現在很難見到。油茶在北方以麵食為主的省份都有,主要是早餐,關中地區就很普遍了,我們西府的油茶是配麻花吃的,所以叫“油茶麻花”。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油茶的做法也不難,就是把麵粉炒熟,加上花生米、瓜子仁、食鹽等配料,再用開水一衝,泡上麻花就可以吃了,香濃酥脆,聞到那個味道都流口水。炒熟的麵粉不用水衝幹吃也是很好吃的,不過容易嗆到,要慢慢吃。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油茶在陝西曆史悠久,據說當年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油茶也是有“功勞”的,炒麵就是秦軍的主要軍糧,因為方便攜帶和食用,士兵餓了直接抓把炒麵吃,就可以填飽肚子,不用停下來燒火做飯。所以秦國軍隊行軍作戰效率很高,而其他國家的軍士肚子餓了必須要埋鍋造飯,費時費力,因此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這一結論是不是事實有待進一步考證。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這是手工掛麵,西府特色的空心手工掛麵。掛麵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大部分都是機器加工的,手工掛麵就比較少了,製作這種掛麵是需要技術的,掌握手工掛麵技藝的“藝人”現在很少,以前也不多。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小時候在村裡見過手工掛麵的製作過程,是很需要技術和時間的,和麵的時候水和麵粉的比例是關鍵,水多水少都不行,還要加鹽,否則很容易斷。麵條這樣掛著需要好幾天,自然下垂,拉長,最後達到需要的粗細均勻的掛麵,同時變幹,取下來切段、保存,因為是乾的,所以可以放好幾個月不變質。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手工掛麵怎麼吃呢?最佳吃法當然是做成我們西府的“岐山臊子面”,臊子面是陝西面食的代表,正宗的岐山臊子面要用手擀麵,不過臊子湯配手工掛麵也不錯。手工掛麵的口感比超市買的那種機器掛麵要好很多,比較筋道,有嚼勁兒。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油餅,常見的麵食之一,用發酵的面最好,熱油煎炸,趁熱吃口感極佳,有人喜歡夾菜吃,有人喜歡直接吃,你喜歡怎麼吃呢?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這是另一種油餅,名字一樣,做法不同,吃起來感覺也不一樣,這種油餅不是用油炸的,是烙的,烙餅,一般這種油餅用的面不用發酵,做好就吃,不能放,涼了就嚼不動了。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蕎麵餄餎,是用粗糧蕎麥做的麵條,以前很少有人吃,現在流行吃粗糧,吃的人也就慢慢多了,和小麥麵條吃法差不多,乾的、湯的都可以。蕎麥麵有個特點,就是和麵的時候必須要加一定比例的小麥麵粉,否則純蕎麥麵是不能成團的。蕎麥餄餎比較硬,耐消化,腸胃不好的人一次不能吃太多。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麻花,就很常見了,南、北方都有,不過南方的麻花口味多一些,有甜有鹹,還會加點芝麻之類的配料。西府的麻花大部分都是吃鹹的,個頭也比較大,論根賣。麻花也都是手工做的,一根一根搓出來,看著挺複雜的,難怪人們經常說把什麼東西“擰成麻花了”。剛出油鍋的麻花最好吃,酥脆香鹹。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燒餅的一種,隴縣特色的,隴縣古稱隴州,是寶雞北部的一個縣,和甘肅相鄰,“國師”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就是在隴縣拍的。隴縣把這個叫“油xuan(那個字打不出來)”,裡面加了核桃、花生、芝麻等,看起來都很好吃的樣子,脆得掉渣兒。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油糕,也叫糖糕,裡面有餡兒,一般是白糖等等,油糕是老幼都喜歡的小吃,主要功夫在和麵上,工藝複雜,是油炸食品裡面為數不多的甜食。嶺南的廣西有一種小吃“油堆”,和北方的糖糕類似,不過是米做的。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人是不能沒有辣椒的,​缺了辣椒的麵條是沒有靈魂的,尤其是油潑面,潑的就是紅辣椒。陝西各地的辣椒做法略有區別,成品都叫“油潑辣子”,寶雞的做法是先把紅辣椒洗淨曬乾,再用剪刀剪成一段一段的,再放到大鍋裡炒,要加點油炒,火候很重要,否則很容易炒糊,味道就變了,炒幹以後再磨成辣椒粉存放,用的時候用高溫的油一潑,就是油潑辣椒了,看著辣,其實不辣,很香!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麵人兒,小時候常見的玩具,手藝人的藝術品,和糖人類似,快失傳了,全靠藝人的雙手捏出來,題材主要是各種傳說故事、神話動漫中的卡通造型,雖然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兒,但是值得傳承和保護。

陝西這條老街,80後小時候的味道都在這兒,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時代發展太快,很多傳統技藝在慢慢消失,小時候很多吃的、玩的現在找不到了,能見到的要珍惜,否則只能回味了。

那麼,你對陝西,對西府寶雞有什麼印象呢?喜歡這裡的小吃麼?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