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先看看這張照片,這位小夥子吃得滿嘴流油,看起來很滿足的樣子,他面前的碗是亮點,比小夥的腦袋還要大,已經見底了,是不是很豪爽,很霸氣?不要驚訝,陝西人就是這樣咥(dié)面滴!小傢伙看起來也就十歲左右,這個好胃口得給個贊(旁邊那位小夥伴在思考什麼?)。南方的朋友有沒有被這個大老碗嚇到呢?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不過對於北方人來說,這就習以為常了,人們平常生活中就是用這麼大的碗吃飯的,無論男女,大人小孩都用大老碗,尤其是我們關中地區,每天不吃一碗麵心裡就不舒坦,感覺這一天過得不夠完美。“陝西十大怪”之一的“碗盆難分開”指的就是陝西人咥面用的大老碗。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我們國家南北方飲食習慣、風俗等差異巨大,北方吃麵食,南方吃米飯、米粉,我在南方的時候深有體會。廣西主要吃米粉,最有名的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一般人吃二兩,食量大一點的朋友吃三兩。而到了我們關中地區,用這樣的大碗,至少是四兩面,年輕小夥子得五兩甚至六兩才能吃得爽。陝西的大老碗還真和南方盛湯用的“盆”差不多大,這樣一碗飯南方的朋友可能要三個人才吃得完哦!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再來看看和陝西面食密切相關的東西,這兩樣老物件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和用途麼?右邊這個容易識別,木頭做的,用來裝東西的,主要裝吃的,應該叫食盒,看樣子有些年頭了。左邊那個估計很多朋友就認不出了,是一套,石頭做的,印象中是沒有“學名”的,它的名字陝西方言用文字還不能準備表述。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這個東西以前在關中農村地區幾乎家家都會有,主要用來搗辣椒的,就是把紅辣椒搗成粉末,這樣做出來的辣椒又香又辣,那個味道是用機器粉碎的沒法比的。辣椒,是陝西人吃麵必不可少的配料,當然,除了吃麵,吃別的東西也需要,“油潑辣子一道菜”也是陝西十大怪之一,說明了辣椒對陝西人的重要。辣椒搗碎後用熱油一潑就是油潑辣椒,陝西的油潑面就是麵條煮好後把辣椒粉放碗裡,再用油潑,再加其它配料,就是“油潑辣子biángbiáng面”。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陝西人吃麵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蹲著吃,而且不是蹲地上,要蹲在凳子上,就像上圖中那個小凳子,是用來蹲的,不是坐的。為什麼要蹲著咥面呢?因為陝西人飯量大,坐著吃麵肚子容易脹,難受,蹲在凳子上反而更舒服一些,這就有了陝西又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不過現在人們講究“吃相”,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也都是坐著吃了。

凳子旁邊那個大石頭是當桌子用的,以前是農具,農村碾麥子用的,農忙的時候是農具,農閒的時候就是傢俱了,現在不用碾麥子了,被搬到城裡當桌子了,還有人收藏,也是時下比較流行的“懷舊”。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人咥面,南方人嗦粉,中部省份面、粉通吃,每一天每一樣不可或缺。

​這裡是我的家鄉,秦嶺腳下,渭河平原最西邊的陳倉,也稱“西府”,周秦文化發祥地,陝西面食做得最精緻的地方,岐山臊子面的發源地,臊子面和擀麵皮是西府的地理標誌美食。你有興趣麼?歡迎來品嚐——“老碗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北方的碗到了南方就是“盆”,看陝西人咥面的碗有多大?豪爽霸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