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這應該是春節復工的第三週,不同於此時的人人自危、深居簡出,應該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熱熱鬧鬧的氣氛。


既然大部分人仍然在家隔離,那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敬酒勸酒風俗,畢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賴世家復興酒


在比較正式的聚會應酬場合,先不說敬酒,座位的安排也大有學問。


座位的安排也是飯局當中的潛規則,敬酒時也會按照年齡大小、職位高低以及賓主身份安排順序,以分明主次,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圖源網絡,侵刪


主陪副陪,二陪三陪,可謂是職責分明,目的是什麼?給賓客提供周到服務與體驗,盡好地主之誼。


座位安排好了,敬酒方式也應有盡有。


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有失面子。


敬酒分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


正式敬酒,一般是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就可以敬,由主人來敬,同時還要說規範的祝酒詞。


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後,他人方便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始了。


乾杯前,可以象徵性地和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時候,大家都會讓自己的酒杯低於對方來表示尊敬;當離對方比較遠時,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千里有緣來相會,能喝不喝也不對”、“半斤不當酒,一斤扶牆走,斤半牆走我不走”、“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等敬酒擋酒黑話也十分有意思。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賴世家15年陳釀


除了應酬場合通用的敬酒方式之外,各地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敬酒習慣。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為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圖源網絡,侵刪


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圖源網絡,侵刪


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苗族人民,每當遠方的親友到訪,還會有歡迎的“攔路酒”,即安排盛裝苗族男女到村頭寨口設卡列隊、夾道歡迎,吹笙擊鼓、載歌載舞,牛角為杯,攔路勸酒,少則設卡一至三道,多則十二道,客未到主人家,而酒已半酣。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圖源網絡,侵刪


此外還有,苗族人民“高山流水”的敬酒方式也很特別,添加了商業文化,觀賞性以及趣味性更強了。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圖源網絡,侵刪


一曲“高山流水”,誰能抵擋得住呢?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通過飯桌上的你來我往、推杯換盞,的確可以讓感情快速升溫。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不過,敬酒勸酒不過是表達感情,不能用喝酒多少來衡量情誼深淺,不喝就是不給面子之類的說辭,就更顯生分與勉強。


應酬聚會潛規則,你都知道哪些?

賴世家86款陳釀


感情在杯中,喝好但不喝倒,知酒香,知情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