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某中学,一学生在微信群询问老师问题时发敲打表情,被老师罚写检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邪恶小羊羊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出现这样的现象仅仅是老师对学生交谈的习惯不了解而已。

作为一名老师,我自己在和同学进行网络聊天时也经常互发表情。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互发表情可以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比较亲近的关系。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而现在小孩子们网络聊天环境是非常宽松的。他们发表情也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聊天时的一种情绪,其实并没有包含太多的含义。

以本次事件为例,这位学生之所以发送“敲打”的这个表情,我们仔细理解一下就可以感受到,他这个表情实际上是表达对自己不会做题的一个小小的责备。而这个敲打的表情,他的敲打对象实际上应该是自己而并不是老师。

可以说学生发了这个表情,本质上是想和老师拉近关系,甚至有一点卖萌的意味在里面。但是由于老师不明白现在孩子聊天时的想法,而误把孩子的表情认为是不尊重自己的体现。

作为一位老师,我是挺为这个学生感到可怜的。因为这个学生明显是想要和老师拉近关系,但却遭受老师不理解的惩罚和责备。

但这也不是老师的错,正如网友所说,应该是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有较大的代沟,不了解学生的聊天习惯和心理所导致的。

那么学生到底应不应该在和老师聊天时发送表情呢?

我认为要分两种情况。如果聊天的老师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我建议可以发送表情,甚至可以多发送一些。但是如果聊天的老师是年龄比较大的,或者说平常就比较严肃古板的老师,那么就尽量保持平静的、平和的语气,不要去发送过多的表情。

因为年龄不是很大的老师,他们和学生的聊天习惯其实相差并不大。发送表情也仅仅是表达一种情绪的辅助工具。所以他们是可以理解学生发送表情所包含的含义的。

而年龄较大的老师,由于平常的交流习惯和学生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出类似这次事件的情况。

不过从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支持师生之间能够发送表情的,因为发送表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交流沟通和管理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如果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在下面留言与我讨论交流。

我是本格老师,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我,了解更多有关教育和学习的信息、内容和态度。


本格乐学


学生遇难题请教老师,敲打表情成误伤

学生遇到难题,请求老师帮助,这是非常好学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然而,学生在问问题的时候却加上了两个小小“敲打”表情。

我们相信,不管是哪个人,在发文后面的时候加上敲打表情,一般都表示的是打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与人聊天中是不会轻易发送的。

学生发送敲打表情,让老师感受到不被尊重,向学生提出要有礼貌。

家教小视细节,孩子易犯错

随着老师与学生对话的深入,学生在家也是这样跟父母聊天的,心里急上火了也是发敲打表情。这就说明平常父母在孩子第一次发敲打表情没在乎,才会导致后期孩子对表情的错误使用,让老师误解。

同时,如果老师对学生直接提出不礼貌的细节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快速向老师道歉,这场风波也能快速结束。不会再次出现老师后续的做法。

知识教育轻于礼貌教育

知识教育没有礼貌教育重要。这不是我们抓住一些小细节做文章,而是细节才是真正关键所在。有问题要请教老师,如何询问、如何请教老师,是需要学生去学习的。老师完全可以不计较学生的行为,但如果不计较这样的行为,就真正错过了对学生的教育契机。

为什么在学生上课的时候要有师生敬礼的环节,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小小的细节来调整学生的内心状态,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教育。而这个敬礼环节就是非常重要的小细节,如果没有这个小细节,整个教学过程就更容易不受控制。

同样的道理,学生请教老师的时候,附上敲打的表情,很容易让老师感觉学生不尊重老师,这样的行为是有必要纠正的。

网友讨论问题更严重

有很多网友讨论起这个事情来,轻的说是年龄代沟和误会,重的却说是老师不了解网络文化,要与时俱进。

甚至有网友会觉得老师自我,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行为后果更恶劣。

个人看法

针对于老师的看法,我个人觉得我们网友不能过多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从老师第二天发的内容来看,似乎事情很严重,但是我们网友有多少人知道学生的班级班风情况,知道学生的性格特点,又有多少人对后来学生在群里的信息反馈?

在对事件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执意指责老师不对,与学生敲打表情习以为常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不当的。

班级群文化需要建设

很多时候,我们大家以为班级文化在班上讲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群里的文化与要求却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果老师在使用交流群沟通学习事情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建立必要的学习规矩,不仅要班有班规,更要群有群规。

比如在建群之初规定,群里聊天明确说明不要乱用表情,减少调侃,仅为学习专用。在学生心里就会定下一个规则,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言语的时候,就可以有所考虑。

老师指导学生也需要更多技巧

老师在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牵扯孩子的家里人,这个在文字上体现容易显得干巴巴,也是指责孩子父母的行为,相对来说会显得老师失礼。如果在师生当面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说:“会显得没有家教”,语气轻一点,声调缓和一点,学生就容易听进去。而在群里直接说,就会让学生感觉到父母被指责了,就容易造成师生冲突。

结束语

做老师越来越难,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思想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老师也需要更进一步地提升指导用语,适当地与学生在文化相通。


当然,不必为了迁就学生,迎合低俗文化,基本的原则还是不能丢。


童教雷鸣


据微信聊天截图看,我认为老师可能误解了学生的本意。

“三味”也是一名老师,我的理解,可能是学生是对自己学习上简单的问题也不懂,感到不好意思,是在敲打自己的“笨”脑袋,应该不是指要“打老师”的不尊意图。从语首称呼“老师”的语气看,似乎看不出学生有不尊重老师的情绪。

从最坏的情形想,就算学生所发的敲打表情含有对老师的不尊本意,我认为,作为老师也不必为此大发雷霆。而且根本不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这种做法有失老师的气度。

随便教育一下,适可而止即可,不必在群里用严肃的语调高谈阔论,让所有的学生或家长感觉不适,就象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一般。

我认为,该老师最后几句话,在对待这件事上,有点言重了。不仅学生受不了,所有家长也消受不起。

总之,老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误会时,最好尽量采用平静些的态度,多听听学生的解释。任何将小事化大的做法,最终受伤最大的还是老师本人。

以上是“三味“就事论事的一些个人看法,无意批判某老师。见谅!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