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最近《清平樂》熱播,讓看慣了清宮戲的歷史迷大呼過癮。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題材取自網絡小說,名為古代傳奇劇,但非常尊重歷史。無論是在人物經歷還是風物人情的細節上,都可以當作正劇來看。在前幾集中,就出現了一個大臣程琳,他鐵骨錚錚,對遼國使臣的建議堅決拒絕。

《清平樂》之中,程琳在朝堂之上向宋仁宗和太后劉娥美滋滋地稟告,他說遼人自覺大國,然而在宋朝接待各國的位次中並不高,要求提高位次。程琳表功說他以理服人,柔中帶剛,以先帝所定成例為由,並沒有同意。太后劉娥對此非常滿意,宋仁宗卻不以為然,認為不必要小題大做,對於這樣不傷筋動骨的問題,完全可以答應。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程琳卻非常激動,甚至打斷宋仁宗的話,厲聲呵斥不行。他認為,祖宗的規定不能廢除,也不能隨意答應遼人的要求,否則會讓他們認為北宋軟弱好欺,得寸進尺。最終,因為他的強硬態度和群臣的擁護,並沒有親政的宋仁宗只能妥協。

這個情節和歷史是非常貼切的,程琳確實如此回覆。可能有人還是會認為,宋仁宗的說法也沒有問題。遼國當時是大國,提高位次也是理所應當。這個我們不爭論,小珏只想說,程琳絕對不是隻打嘴仗的書生,他更是行動上的猛人。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眾所周知,因為真宗時期的檀淵之盟以及宋仁宗的精心治理,宋遼長期無戰事。但是,這並不是說沒有戰爭的可能。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國家,崇尚武力,崇拜戰功,並沒有一刻打消過南侵的念頭。他們除了禮節上的要求外,還在仁宗後期提出過領土要求,並且陳兵西北方,虎視眈眈。

當時,程琳擔任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宋仁宗便讓他知大名府,管理河北、陝西的重任,後來還擔任過河北安撫使。他在邊境的時候,整頓兵備,加強防守,準備十分充足。遼人派出的探子總是誇讚北宋邊境守備森嚴,沒有漏洞可鑽,這才讓遼國打消了侵宋的念頭。他居大名府十來年,遼人不敢窺邊,邊境百姓感念他,為他築起了生祠。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程琳是一介書生,他是著名理學家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的伯父(或叔父)。之所以能夠言出必行,眾人不敢推卸,維護了邊境安寧的局面,還是因為他在擔任益州知州的表現。

益州就是蜀地,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歷來不好管轄。當時益州有人借教興事,蠢蠢欲動。程琳沒有過多的廢話,凡是所謂的妖教妖人,他逮捕之後,一律格殺勿論。這個事情鬧得很大,因為宋朝比較平和,不加殺戮,就有人誣告他殺戮太多。當宋仁宗派人查實後,發現程琳雖然心狠,殺的人多,卻沒有冤枉一個人。

就是這樣能文能武,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猛人,終其一生在北宋仁宗朝的名聲卻不好。這是因為,當宋仁宗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就做了一件讓同僚鄙視的事情。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原來,宋仁宗繼位時才13歲而已,自然不能理政,由太后劉娥垂簾聽政。這一幕,曾經在歷史上反覆上演,已經司空見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此時的程琳,向劉娥獻上了《武后臨朝圖》。

小珏縱觀歷史,發現有兩張圖的政治意味非常深。一張是漢武帝在臨終前,賜給霍光《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以示託孤之意。另一張就是程琳敬獻的《武后臨朝圖》。武則天垂簾聽政,哪怕是大權獨攬,這都沒有大錯,但她篡唐改周,自稱皇帝,這就觸犯了封建士大夫的敏感神經。

《清平樂》中力抗遼國的大臣,卻因獻出一幅畫,遭到同僚鄙視

將此圖獻給太后劉娥,到底暗示什麼,不言自明。電視劇中的宋仁宗對此耿耿於懷,確實很有道理。雖然劉娥並沒有接受,並說自己不能做這種對不起列祖列宗的事情,但程琳在諸位大臣的心目中,就是吃著趙家飯,心向劉家的小人。

這也是多虧了宋仁宗宅心仁厚,寬宏大量,在親政之後並沒有反攻倒算,才讓程琳保全了性命,而且還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這樣的胸懷和氣度,讓宋仁宗開創了太平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