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隨著5G商用的逐步推進,能夠連接5G商用潛能和下游產業機會的邊緣計算(MEC)走向大風口,在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物聯網等領域呈現出旺盛的市場需求。IDC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個終端與設備聯網,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分析、處理與存儲。因此,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面對未來無可限量的5G核心技術之一,三大運營商佈局邊緣計算,驅動5G網絡與各領域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實現了5G能力的進一步延伸。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三大運營商競爭佈局邊緣計算

所謂邊緣計算,從本質上而言,是雲計算的一個子類,對於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差異,有人曾形象地拿章魚做了比喻。雲計算就像是天上的雲,看得見摸不著,像章魚的大腦,邊緣計算則就類似於那些小爪子,一個爪子就是一個小型的機房,更靠近設備端和用戶。雲計算是把握整體,邊緣計算更專注於局部,互相協同,彼此優化補充。

在邊緣雲運營和管理上,運營商正在加速5G商用,搶佔邊緣計算風口。

中國移動第一期重點佈局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直播遊戲、車聯網四大領域。

中國移動2018年就成立了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搭建一個邊緣計算領域聯合創新、開源開放的應用試驗和產品孵化的平臺,重點佈局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直播遊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生態的繁榮。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2019年巴塞羅那通信展上,中國移動發佈《中國移動邊緣計算技術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中國移動邊緣計算圍繞“Pioneer 300”先鋒行動的技術體系,即2019年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邊緣計算合作伙伴,推動商業應用落地。

目前,中國移動已經發布了Sigma平臺、BC-Edge、OTII邊緣定製服務器,致力打造打造全面的邊緣計算軟硬件體系,探索為垂直行業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服務。

中國聯通2018年就已在全國多個省市開展了邊緣雲規模試點,積極推動MEC邊緣雲規模商用,以MEC邊緣云為錨點,促進“雲網邊端業”五位協同已經成為中國聯通5G重要戰略。

為了同步5G商用步伐,中國聯通與英特爾等生態合作伙伴一起推出MEC邊緣雲端到端解決方案——EdgePOD制勝邊緣。

為了進一步拓展生態,中國聯通將以“1+1+N+X”模式,設立1個集團BU、1個運營中心、N個孵化基地與X個省分專項組,全國聯動,共振邊緣。

中國聯通集團邊緣計算高級總監陳丹透露,2020年3月,全國MEC運營平臺商用上線,營銷支撐、業務訂購、自動監控全流程打通。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中國電信方面,據中國電信研究院5G研發中心MEC研發負責人張建敏透露,目前中國電信完成了基於邊緣計算的技術版本的研發。具備包括固定移動,多種網絡接入能力,並支持多種網絡訪問邊緣計算節點,與此同時該平臺能夠為第三方提供便捷的部署環境,以及提供統一開放能力服務第三方。

此外,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還強調,要強化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網絡AI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中國電信正在構建的新一代雲網絡操作系統,包括部署基於5G核心的全雲和多接入邊緣計算,提出5G MEC融合架構,基於通用硬件平臺,支持MEC功能、業務應用快速部署。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了MEC平臺,並得到了成功應用,中國電信將逐步迭代完善MEC平臺。

在去年的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與寒武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和智能芯片技術領域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築5G、AI和邊緣計算生態。

運營商5G+MEC大有可為

相比於雲計算,邊緣計算可以更好地支持移動計算與物聯網應用,極大緩解網絡帶寬與數據中心壓力,增強響應的實時性,保護隱私數據,提升數據安全性。最近Micron/Forrester的調查顯示,在未來三年中,53%的人認為應該通過邊緣計算處理分析複雜的數據集。

邊緣計算應用非常廣泛,特別適合具有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海量連接的應用場景。在中國市場來看,5G、物聯網領域的機會廣闊,5G+MEC技術逐漸成熟使得運營商大有文章可做。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稱,目前在中國40個城市的各個行業中有超過100個邊緣計算項目正在上馬,包括智慧園區、智能製造、增強現實/虛擬現實 (AR/VR)、雲遊戲、智慧港口、智能採礦和智能交通等領域的項目。

對於邊緣計算的應用切入點,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所長段曉東介紹,中國移動聚焦4+1關鍵場景,重點推進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直播遊戲和車聯網4大通用垂直行業場景,以及園區類專用場景,點面結合發展邊緣計算業務。

中國移動已在全國10省20餘地市現網開展多種邊緣計算應用試點。分別有內容緩存/CDN(山東、浙江、湖北、北京)、定位應用(北京、四川、江蘇、廣東)、本地網/直播(上海、浙江、安徽、江西)、跨層優化(浙江)等。

日前,河北移動第一個5G邊緣計算智慧施工現場示範場景在雄靜城際鐵路雄安新區雄安站房工程第二標段投入使用,有了邊緣計算的助力,智能施工現場系統還可以通過實時監控隨時隨地進行可視化協同指揮。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中國聯通如今也已在MEC智慧港口、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新媒體、智慧交通等8個領域取得突破,成功孵化出端到端行業產品和解決方案。

近日,中國聯通與韓國KT、西班牙電信、澳大利亞電信共同開展5G MEC技術驗證,本次技術驗證中,運營商將用戶創建的內容數據傳送至全球各地的5G邊緣雲,實現了5G MEC國際聯動,未來將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車聯網、雲遊戲、智慧工廠等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聯動的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電信進行了一些MEC的探索,重點聚焦工業互聯網、高清視頻、車聯網等行業,提供邊緣CDN、存儲、專屬應用等行業服務,打造共創共贏的MEC邊緣生態。

邊緣計算是企業園區內的場景必不可少的技術,中國電信依託全國3000+的邊緣機房、40000+的綜合接入局房、以及1000T+互聯網接入帶寬,為不少園區基於邊緣計算提供多網絡融合服務。

在三一重工,中國電信為三一重工廠區部署了5G+MEC平臺,5G網絡提供AGV控制及視頻傳輸通道,MEC為AGV視頻AI處理提供本地算力支持,通過在MEC側採用自研的視覺感知、深度學習等算法進行實時計算,形成局部工廠大數據,實現了工廠作業場景的智能分析。

全面落地仍需跨過多道坎

不過,處在5G大風口的邊緣計算,尚處於小規模落地階段。運營商發展邊緣計算也存在不小的挑戰性。

一方面

01

邊緣計算的收入模式仍在摸索階段。對中國運營商來說,提供僅具備連接功能的邊緣計算場景能帶來的收入不高。與此同時,與邊緣計算緊密結合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也處於早期探索階段,獲得技術應用的商業回報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對此,中國電信研究院5G研發中心張建敏表示,MEC潛在商業模式有三個:收益分成、能力調用分成 和雲網基礎設施收費。

另一方面

02

另一方面,技術的碎片化也帶來挑戰。邊緣側技術體系在每個領域都有不少的技術選擇,以工業互聯網為例,目前業界有超過6種以上的工業實時以太技術,超過40種工業總線,還有多種ICT公司的公私有云平臺,技術碎片化給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價值挖掘帶來的巨大的成本等挑戰。

此外,運營商通過快速部署5G並結合網絡切片技術,可以提供所需的邊緣計算能力,但關於邊緣位置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受限於傳輸數據量,實時分析能力邊緣計算、安全、以及業務需求等多種因素,邊緣位置的確定也有一定的複雜性。

不過,雖然邊緣計算實際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甚至邊緣的完整定義仍不十分明確,但隨著5G的發展,邊緣計算到了新的風口,帶來新的機會。邊緣計算領域競爭激烈,除了運營商,傳統設備商和互聯網企業也都瞄準了這個產業機會,目前需要各領域加強合作,聯合推動產業的發展。在競閤中,運營商如何整合全國資源,成為勝出關鍵。

運營商搶佔邊緣計算先機,風口之下如何發揮5G新能力?

END

向“通信信息報”投稿,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刊發,將根據文章質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議、新聞線索,

歡迎於微信公眾號後臺聯繫我們。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3365173。

● 火神山超級醫院,誰為她注入靈魂?

● 加碼數字經濟賽道,新基建能做啥?

● 諾基亞出局中移動5G核心網集採,新基建大潮下設備商座次重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