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鲍毓明这事过去一周了,舆论从一边倒地批判他,渐渐转向抨击女孩的母亲,到现在甚至很多人将矛头直接指向女孩星星(化名),说她心机深重。鲍某也

适时地找媒体放出了女孩跟自己的通话录音,并声称是手机自动录音留下的。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这个音频确实对鲍某是有利的,听起来像是女友的无理取闹:星星不止一次地希望鲍某能去看她。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音频不足以成为证据,但它们能改变舆论导向,鲍毓明很聪明,他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目的就是把水搅浑,减轻舆论的压力,渐渐淡出公众视线。

之前我已经从法律角度分析过这个案子要定鲍某的罪不容易。他现在的主要问题可能还是被各种解雇和鄙视,导致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这一切都是舆论带来的。鲍某现在所做的就是进一步洗脱自己,把一个成年人对未成年的伤害包装成男女间的恋爱纠纷。说不定过几年,他又能重新回到高位。

但是不好意思,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人士,我从这个音频听到的更多的是女孩受到的精神伤害。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从她的的对话中可以得知,星星是很混乱的,分不清自己对鲍是亲情还是爱情,她很依恋鲍,但又很明确自己失去了曾经的活泼开朗,她清楚自己是受了伤害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非常适用于描述他们的这段畸形关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被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害者孤立无援,除了讨好、依赖加害人,没有其它办法。但是作为被害者,又很难毫无芥蒂地去依附、甚至帮助加害者,这和受害者的道德伦理跟内心意愿是相悖的。这个时候他(她)必须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来把这件事合理化,否则因为内心和行为冲突太过剧烈,受害者的精神就会崩溃。

简单来说,绑匪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可以轻易地决定受害者的生死,受害者不讨好对方就活不下去。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他之前所受的教育和是非观跟这个是冲突的。“我怎么能帮那么一个恶棍呢?”于是他就欺骗自己:绑匪是有苦衷的,我是爱他的。

这里并不是真的爱和同情,而是减轻罪恶感的办法。不自我欺骗,痛苦就加倍。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更何况是自己欺骗自己,到最后谎言就真的变成了信念。

说回星星的案子。她从14岁就和鲍发生了关系。那个时候鲍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小女孩的衣食住行全都要看他脸色。他如果那时抛弃了星星,作为刚刚上初中的小姑娘是活不下去的。

星星心里肯定清楚这样不对,这样不好,但她不是个成年人,不能一走了之自谋生路。内心冲突太大,太痛苦怎么办?只有把这事儿合理化,如果爱上对方,那么做这事儿是不是就没那么肮脏和痛苦?

推荐大家去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写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初恋乐园”,她是愿意把这段“感情”定性为爱情的。不然,她就太痛苦了。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她在书里说:

“已经脏了,脏有脏的快乐,要去想干净就太痛苦了。”

大彻大悟,大喜大悲——“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爱老师不难,反正我跟怡婷、我们原来就说爱老师、要嫁给像老师一样的人。

房思琪或者说林奕含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洗脑,只要把这称为“乐园”,那她就可以假装自己不在地狱。可最后的最后,她还是自杀了。为什么?因为她太聪明,她内心那个纯真的女孩儿还在,她受不了那种痛苦。

星星的处境比林奕含更糟,糟许多倍。

首先,林奕含的“老师”,是一个教中文,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人。而鲍是个比星星大30多岁的男人,要说服自己爱上他难度更大。所以星星的内心痛苦和冲突必然更大。

其次,从社会支持上,星星比起林奕含更孤立无援。林奕含至少有父母,虽然她没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理支持,但生活上的温暖还是有的,衣食无忧。林奕含的学业也很优秀,她有着光明的前途,也有了爱她的丈夫。可即便如此,林最后也没有熬过来。

再看星星,原生家庭可以说一点温暖都没给她。母亲把她甩了,就像扔掉一只破娃娃。同学都是阳光少男少女,最大的秘密莫过于早恋,觉得自己已经“脏了”的星星,怎么可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只怕看着他们就会觉得羞愧、自卑。

因为和鲍在一起,星星经常不去上课,读书也不行,离开了鲍,她要怎么生存下去?

鲍毓明就是星星唯一的依仗,不仅仅保障了她的生活,更是她唯一的倾诉对象。这事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他对她施加的伤害,她无处可说,只能跟伤害她的他倾诉”。你说星星怎么能不疯魔。

最后,也是最糟糕的一点,从南风窗的描述来看,鲍还是个情感操控高手,他不许星星说痛苦,不许星星跟别人说这件事,也不许星星有任何除他以外的心理寄托。

如果你理解了这些,就能明白星星为什么会在音频中反复矛盾地表达对鲍的依恋和恨了。

星星在讲话里反复强调的有两点: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第一:让鲍毓明不要看不起她。

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会反复让别人不要看不起她?一定是低自尊的人。一个人只有从心里看不起自己,才会求别人不要看不起她。

星星的自尊绝对是破碎的,她的内心是看不起自己的。

第二:她反复要求鲍毓明不要把她给忘了。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按理说,鲍伤害了她,如果能就此放手,她为什么不能一别两宽,从此过上新生?

首先当然是因为她是还个孩子,自尊又低,没有那个自信能开始新的生活。

另一个更加根本的原因是她陷得太深。当初麻醉自己,说服自己有多难,走出来就有多痛。她现在把自己的人生寄生在鲍身上,除了鲍,她没有父母(的支持),没有朋友,没有学业,如果鲍再把她忘了,她就彻底失去了一切。

所以星星是很矛盾的,既恨他,又不能离开他。

而这里面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鲍身上。心理学理论说人在越小的时候受到的心理伤害,就越深,越难治疗。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不能跟未成年人谈恋爱,不能玩弄未成年人的感情,不能和未成年人发生关系。因为一个成年人受了伤,他(她)能自己走出来,能痊愈。孩子却不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我强烈呼吁把性自主的年龄提高到18岁。一个孩子可能不知道性意味着什么,但成年人却很清楚

。利用对方的无知伤害对方的行为是卑鄙的。

有些人担心说调到18岁,那万一女方存心勾引呢?

我的看法是如果一件事要付出法律的代价,那么你在做的时候就会更加谨慎。为什么有的地方安全措施做得不好,但不会有人去偷呢?因为下手之前,你会考虑,这件事犯法,哪怕轻易得手了,但有可能为此坐牢。

放出我非常认同的《水果硬糖》里的台词:

一个女孩知道了怎么去模仿女人,并不代表她真的准备好做女人。你才是成年人,要是小孩只是尝试,说些什么挑逗的话,你得无视掉,而不是继续煽风点火。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最后重申我的立场,鲍毓明不能洗白,不可能洗白,就算他在法律上无罪,在道德上他依然要负全责。如果这事就这么算了,还会有更多女孩受伤。

鲍某放出养女的音频,你们看到反转,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孤立无援

我是亦君,80后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心理学,多平台作者。谢谢你的关注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