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擊退諸葛亮的數萬軍隊,郝昭的結局如何?

佳寧姐姐說歷史


郝昭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將領。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後受司馬懿的推薦鎮守陳倉,防禦蜀漢。

郝昭之死

郝昭在與諸葛亮的陳倉攻防一戰中名聲大振,魏明帝特此下詔褒獎郝昭善於守城,並賜爵關內侯。郝昭搬師回到洛陽,魏明帝親自接見他,並對其隨行的中書令孫資說道:“你的部下中竟然有如此大將風範之人,有其效忠,朕還有什麼可以憂慮的呢?”。可見當時魏明帝對郝昭極為重視,但正當魏軍重震旗鼓,命郝昭率兵出征之際,郝昭病重,難以擔此大任。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病重,趕在張郃換防前出兵。郝昭呻吟之間忽聽報蜀軍到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當時各門上火起,城中大亂。郝昭急火攻心而亡,陳倉終被破。事後諸葛亮憐郝昭之死,令其妻小扶靈柩回魏國,以表其忠。


郝昭臨終前留下遺令告誡其子郝凱說:“我作為將領,知道將領是不能做的。我數次挖掘冢墓,取其木做為攻戰的器械,又知到厚葬對於死者是無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時的服飾斂葬我。況且人活著的時候有處所去,死後又何在呢?如今離本墓的遠近,東西南北,取決於你本人而已啊。”


朝文暮史


郝昭,生卒不詳、父母未知、配偶未知、兄弟未知等,這樣一位將領,就算厲害,應該也厲害不到哪裡去。否則,歷史不可能記載的這麼模糊。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擊退諸葛亮數萬軍隊的說法,本身可能就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則需對史料進行分析甄別,或許才能還原歷史真相。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公元228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這裡(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只提到了王雙,並沒有提到郝昭。當時,諸葛亮因糧草不繼,無奈退兵,並在退兵途中,斬殺王雙,似乎王雙比郝昭還要重要。

《三國志·曹真傳》記載:“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並前二千九百戶”


這裡,雖提到了郝昭和王生(王雙),卻稱讚的是曹真謀略。說曹真早已料到諸葛亮攻打祁山時,必定會向陳倉出兵,所以才派郝昭和王生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後來,果如曹真所料,諸葛亮突然來到陳倉城時,卻被早已做好準備的郝昭和王生拒之城外,連續攻城20日不能下。

因此,魏明帝封賞曹真食邑共二千九百戶。也就是說,曹真才是此戰的最大功臣,而郝昭和王生只是陪襯。

《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略》載:“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

這裡,說諸葛亮當時的領兵數萬,而古代所說的數萬,一般是指5萬以上,但諸葛亮歷經7年的五次北伐,兵力幾乎很少達到3萬。

再說,曹真早已料到諸葛亮會出兵陳倉,絕對會派出足夠應對諸葛亮大軍的兵力,又怎麼可能將一切希望放在“不可預知”的郝昭身上呢。不就是明知有風險,卻要在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去冒險,豈不是傻子所為,能將大將軍的曹真傻嗎?

通過以三個史料來看,郝昭是否真以“千餘兵擊退諸葛亮數萬軍隊”的說法,是存在商榷的,而郝昭之能是否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更是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再來看看《魏略》中對“陳倉之戰”的描述,可能感覺還有點可笑。

《魏略》:“(諸葛亮)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

有興趣的話,不妨去做個實驗,將一塊布團蘸上汽(柴)油,點燃後放在一段光滑的木材上面,便會發現,直到布團燒成了灰燼,木材也不會被點燃。現代的汽油尚且如此,更何況當時的燃料呢。

如果說,當時的火箭頭上裝有火藥,那更是無稽之談。因為,火藥是隋唐時期著名的醫藥家和煉丹家孫思邈發明的。根據他著的《丹經內伏硫黃法》記載,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的藥粉,也僅是最初的火藥雛形,而真正將火藥當武器使用的時期,卻是數百年後的宋朝。

所以,該史料中所講“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顯然並不符合作戰常識。是否,存在“表功”過度,或造假,就不得而知了。

《魏略》:“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

當時,蜀軍攻打陳倉城時,曾使用百尺高度的井闌。因井闌高度超過城牆,所以蜀軍可以站在井闌中向城中的魏軍射箭。同時,蜀軍在井闌弓箭兵的掩護下,迅速用土填平護城河後,以雲梯攀城攻城。

對此,郝昭於城內築“重牆”,因“重牆”比井闌高,魏軍便依託“重牆”的高度,俯射井闌中的蜀中,從而破了諸葛亮的井闌。

但是,想過沒有,以郝昭千餘兵力,築一面高於城牆的“重牆”需要多少時日呢,就算不作戰,沒個一年半載恐怕也難以築起來吧?更何況是在蜀軍井闌弓箭兵的俯射下,能不能築起來都是個大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城中可能有數千百姓。那麼,想想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來看,一個邊境縣也僅有千餘戶人家,而同為邊境縣的陳倉縣的陳倉城中能有多少人呢,能用於築城的勞力又有多少人呢?所以,不管怎麼說,在諸葛亮

“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期間,絕對是無法築起“重牆”的。

後來,明代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曾這樣評價這一戰:“孔明不減公輸,郝昭不減墨翟。”顯然,他對作戰細節也並未深思,雖然評價形象,卻有失常識。

最終,“亮無計,救至,引退。”同時,根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郃知亮縣軍無谷,不能久攻”來看,當時因魏國的援兵到來後,諸葛亮已知無法攻克陳倉城,又因糧草不繼,這才無奈退兵。

此戰後,魏明帝封郝昭為關內侯。不久。郝昭因病身亡,留有一子郝凱。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擊退諸葛亮的數萬軍隊的說法,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更不能以一二句史料,來做判斷,或當成“黑亮”的依據。只有多史料綜合對比,並加以分析,或許才會看到歷史的真實面目。否則,很容易將偽史料,當成真史料。


祥子談歷史


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魏國有一個著名將領,曾經以1000餘名士兵,擊退諸葛亮的數萬大軍,歷史上確有其事。

此人就是郝昭,他為人非常雄壯,很小的時候就從軍打戰,為曹魏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

  • 這個雜號將軍可不是什麼雜牌軍,他們曹軍邊防軍中的精銳部隊。

中國正史《三國志》記載: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

意思就是說:曹真認為諸葛亮出祁山,必然經過陳倉,於是命令郝昭等人鎮守陳倉。

郝昭等人接防後,馬上修治城牆,來年的春天,諸葛亮果然圍困陳倉,郝昭已然有充分的準備,諸葛亮始終不能攻克該城。

  • 其實,諸葛亮早就聽說郝昭在河西的威名,考慮到難以攻下城池,便讓郝昭同鄉人靳詳,在城外遠遠地勸降。

郝昭在城樓上對靳詳說:“你不必多說,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訴諸葛亮,就來攻打吧。”靳詳沒辦法,只好返回蜀軍軍營。

但是,諸葛亮自以為有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魏軍救兵,未必就能及時趕到陳倉,於是進軍猛攻郝昭軍。

晝夜攻守,連續不斷的進攻,相持了20余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陳倉,與此同時,曹真派遣費曜已經領援軍到來,諸葛亮不得已只能下令退軍。

  • 據《魏略》也有相關記載說:諸葛亮本來就聽說過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也是大為吃驚。

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這個事情讓曹魏朝廷上下都興奮不已。

  • 戰後,魏明帝立馬下詔褒獎郝昭,賜其為爵關內侯。

郝昭後來回到洛陽,魏明帝居然還親自接見了他,高興地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鄉里,居然有這般豪爽之人,為將能如此,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魏明帝本來還打算要重用他。可惜郝昭不久卻生病,而且一病不起,魏明帝很是憂慮,還下詔減損大官餚饌,頗有齋戒為其祈福的用意。

可惜,郝昭為關內侯不久。最後還是因染疾而病死。我個人估計,一代魏國名將郝昭被諸葛亮強攻20餘日,驚魂未定,艱苦備嚐,也可能是過勞死。


我是 請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走近歷史與現實。歡迎熱心評論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