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导读: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国内唯一纪念二战犹太难民生活历史的地方

你为什么要出去旅游?答案或许永远不会统一,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旅行的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其实旅行,就是自己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去感受一个城市的温暖,去体会一个城市的风俗,去追逐一个城市的脚步,去探索一个城市每一个颇具历史的角落。今天就给大家聊聊,上海一处颇具历史的角落,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如果书写的有些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批评指出。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位于虹口提篮桥长阳路舟山路上坐落着几栋灰色和红色砖墙相间的欧式老房子,如果你不留意就会从纪念馆的门前走过。大家对于二战期间,德国屠杀犹太民族的历史多少都有些了解,一座座的集中营和焚烧炉就是最有利的证据。早二战期间,也有许多的犹太人漂洋过海来到上海避难,近两万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曾在这里生活着直到战争结束。这些难民与当地上海居民友好相处,患难与共,成为中国以色列史上的佳话。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其中一栋红砖斜尖顶的三层房子,就是如今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主体建筑。这是一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本来是一个宗教会堂,称为“摩西会堂”。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犹太难民来沪避难的历史背景、看到当时犹太人在这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风貌以及生活用品实物,可以全面解读犹太人与中国人的历史情结。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这是国内唯一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的展馆,二战时间中国收容犹太难民的见证,在纪念馆中固定的时间会有免费的工作人员为大家做出讲解,这一点非常好。因为很多学生,很多游客对于那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如果你不熟知历史这里对于你就毫无吸引力。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整个纪念馆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对犹太人民的帮助和深厚的友谊。还有后期以色列友人所赠物品陈列,可以看到一些充满了犹太文化的生活用品和宗教物品。还有一些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史料,陈列着一些来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证物品。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1933年至1941年,上海接纳了近三万名来自欧洲、从纳粹魔掌下逃离的欧洲犹太难民。他们大多居住于提篮桥一带的舟山路、霍山路、长阳路,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并全部离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到这座纪念馆,着重介绍的有三个人。一是逃离到上海的犹太人罗生特,其真名叫雅各布·罗森菲尔德医生,曾经参加新四军为中国抗战作出贡献。还有安妮姑娘,揭示二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经历。还有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为数千犹太人打开生命通道的人性故事。

上海最冷门的景点,很多游客过门而不入,曾是犹太人最后幸存地

这里是当年犹太人做祷告的摩西会堂,对面是一家由当年犹太人建的白马咖啡馆,也是当年犹太难民聚会的地方。中国人的宽容,友善,无私使他们免于灭顶之灾。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地方,很值得一看!但是参观这里的大多是外国友人,他们很多是犹太人的后裔,或者带着些许感恩,或者来回顾过去。门口的2万人犹太人姓名墙很耀眼,纪念着当时的一段记忆。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这个纪念馆,对于这里都有哪些想说的,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