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式新冠肺炎防控创新体系让战“疫”不留盲区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及时开展线上咨询、推行健康码分区就诊,完善线上线下的诊疗服务,再到2月12日派出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后,建立两地远程会诊系统,为危重患者实施“一人一方案”……近三个月来,这家医院就疫情防控实行的一系列举措,成为以有限医疗资源覆盖战疫盲区的创新实践。

“基于疫情以来的一线作战及两地联动工作,医院探索出了一套全链式的新冠肺炎防控创新体系。”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疫情防控工作应充分考虑细节,并善于用智能化技术加以完善,同时保持专业精神,在疫情结束前不容懈怠。

全链式新冠肺炎防控创新体系让战“疫”不留盲区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疗队呼吸治疗科医师在湖北荆门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护理 医院供图

活用“互联网+” 搭建医院防疫网格

“疫情初期,很多人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我们意识到,随着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被确认,公众对这类病毒和疫情的科普需求会激增。”蔡秀军说,1月21日医院就开设了新冠肺炎免费线上咨询专线,一期即入驻了包含呼吸科、感染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

此后,医院自主开发并上线了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咨询问诊自测系统及开设线上心理防疫专线,同时为后续前来就医的患者进行了线上备案。

随着住院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加、病房陪客也越来越多,如何确保医院“零感染”成为了蔡秀军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如果医护人员感染了,我们医院如何运行,这么多病人怎么办?”

于是,他们继续活用“互联网+”,在2月份陆续启动了凭健康码入院分区域就诊机制和陪客“一人一带”机制,以提高医护人员分诊、预检效率,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医院在疫情期间并未限制门诊和手术室等正常的医疗服务,但由于出行不便、免疫力低等原因,不少慢性病患者面临着不愿前往医院复诊、却又即将遭遇停药的难题。

“自2月15日开始,我们的互联网医院开通了在线复诊功能,并在浙江省率先开通了医保在线支付功能,实现省级医保病人在线上看病配药刷医保卡服务。”蔡秀军表示,通过不断升级“互联网+”医疗服务,既要保障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同时也要兼顾其他病人的需求。

用口琴声为医疗队援荆奏响尾章

ICU内传出悠扬的口琴声,为清冷的病房增添生气——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援助荆门市医疗队“休舱”前几天,荆门市首例用上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贺新森(化名)遵照医疗队为其定制的“呼吸训练”法,用口琴声为医疗队此次援荆奏响尾章。

蔡秀军表示,轻松悠扬的口琴声背后,是20多年来对呼吸治疗科的建设经验,以及疫情期间开展多学科会诊、整合前后方资源的努力。

据了解,1993年建院时,该医院就成立了呼吸治疗科。“此次援荆组建呼吸危重治疗团队,主要目标是救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扼制病死率增长。”蔡秀军说道,从疗效来看,这支团队发挥了巨大作用。

2月27日,浙大邵逸夫医院分布在湖北省不同战“疫”一线的专家与后方专家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共同探讨湖北7个新冠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针对ICU危重病人提供了“一人一方案”救治策略。

蔡秀军说,由于多数危重病人患有基础疾病,医院选择“一人一方案”,举行了多次网络多学科远程会诊。

截至4月10日,该院援荆医疗队在荆门新冠ICU累计转出25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其中治愈出院23人,并且在浙江省援鄂医疗队中治愈出院首例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荆门病亡率从开始集中收治初期的湖北省首位下降至休舱之时的第五位。

“通过集中收治、院感防控、信息化改造、‘一人一方案’等系列举措,我们得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在蔡秀军看来,这一全链式防控创新体系应结合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续细化完善,更具可复制性,为智慧化医疗与平战结合的医疗体系建设提供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