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書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而讀書,更是一件特別高雅且有意義的事情。

古今中外,許多有識之士對讀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關於書和讀書的名言諺語舉不勝舉。

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增廣賢文》有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北宋大文豪蘇軾年輕時為了激勵自己,立下宏願: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宋末元初學者翁森在他的《四時讀書樂》一文中寫道: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這樣說:讀過一本好書,就交了一個益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也非常喜歡讀書,他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

國外許多名人也對書籍和讀書有著自己精闢的見解,其中最為中國人熟悉的一句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經常被懸掛在書店和學校教室的牆壁上,它來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而高爾基的另一句名言表達了這位文學大家對於書籍的無比痴愛: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諸如此類,實在無法一一列出。

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我們平時說一個人喜歡讀書,總愛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手不釋卷。

手不釋卷最先的主人公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不過成語典故來自三國時期。

東吳有一位大將叫呂蒙,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但由於缺少文化,無法把戰例經驗總結記錄下來。東吳皇帝孫權勸呂蒙多讀些書,他總是以軍務繁忙為由,推脫沒有時間讀書。孫權便以自己和前人的例子勸導他說:光武帝劉秀行軍打仗期間手裡常常拿一本書隨時讀閱,曹操老而好學,手不離書,我自己也是不斷地抽空讀書,你難道比我們這些人的事務還多嗎?再說,我並沒有要你去研究學問,只不過讓你多讀點史書和兵法,從中受些啟發,這對帶兵打仗有好處。呂蒙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從此開始勤奮讀書,人們看到他時,多數時候他都在讀書。後來,呂蒙學問大增,他讀過的書,一般的儒生都不曾讀過,連孫權的重要謀士魯肅都讚賞地對他說:我以前覺得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沒有智謀,沒想到如今卻如此學識淵博,你已經不是從前的吳下阿蒙了。

後來,人們常用“手不釋卷”來形容勤奮好學。

而手不釋卷的主人公劉秀,歷代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他最大的歷史貢獻是結束了西漢末年的戰亂,重新統一中國,建立了東漢,創造了“光武中興”的輝煌。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崇尚氣節,他執政的這段時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偉大領袖毛主席評價劉秀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劉秀之所以能夠取得彪炳史冊的功績,堅持不懈地勤奮讀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了,人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少了。

其實,一些沒有意義的應酬、一些無聊的爭論,浪費了人們太多的時間,而很多人卻總是強調身不由己,唯獨不認為自己沒有一顆讀書的心。

由此看來,許多人說自己沒時間讀書,多數時候這只是一個藉口,只要想讀書,時間總會有的。

當一個人不再過多地淪陷在繁瑣的事務中,或沉溺於淺薄的享樂裡,而是抽點時間,捧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那將是世間一幅絕美的風景,生活也將因此變得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