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無意間的聲討,有可能教給了孩子抱怨

去幼兒園接孩子,有一個家長在聲討老師。

說她從監控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沒有笑過,而且吃飯孩子只吃了半個包子。

老師解釋,孩子們一個開始都是吃的半個包子,誰沒吃飽,可以舉手,會再發。

家長說看到孩子舉手了,沒人給發包子。

最後這個家長說一分鐘也不想在幼兒園待下去了,就離開了。

姑且不論真相是什麼,有這樣的家長,孩子以後肯定也只會抱怨別人的不是。

家長沒有很好的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性格,不找問題所在幫助孩子,只會抱怨老師不對,不教給孩子如果吃不飽,就要舉高手,如果老師看不見,就要大聲叫老師。

也有的家長抱怨幼兒園喝水少,孩子總容易生病,其實孩子應該自己學會基本生存技能,不能被動等待喝水,自己要知道口渴,自己主動要水喝。

家長如此抱怨,孩子學會的也是如此抱怨。

你的無意間的聲討,有可能教給了孩子抱怨

不去努力工作創造財富,而是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富一代的爹。

不去練習自己的開車技術,而是抱怨路不好,車太多。

不去鍛鍊身體,而是抱怨環境太差,誘惑太多。

多關照內在,打鐵還需自身硬。

你不能替你的孩子做一切,成長都是自己的事,我們都是從旁協助,而不是代勞。

古代哲學家王陽明,有一個狀元的爹,自己也才華橫溢,二十八歲就中進士,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為沒有品的貴州龍場驛棧驛丞。

你的無意間的聲討,有可能教給了孩子抱怨

一般人遇到都會抱怨當權者的無能。王陽明卻是一心悟道,找尋成為聖賢的道路。最後在龍場開悟,能文能武,後來又一路高升,平叛叛亂,開創心學,知行合一,最終成為一代聖賢。

孩子各方面都弱小,需要我們保護,但不能因此剝奪他們成長的機會。

孩子走不穩,就會摔跟頭,不能因為摔跟頭,你就不讓他走路。不走路,永遠也學不會。

停止你的抱怨,愛自己的孩子,請換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