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享受你的教育,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人?這裡有辦法

一天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哭著跑回家,抱著她的爸爸就哭,爸爸問她怎麼了,她說自己懷孕了。爸爸這是猶如晴天劈,但是很快抑制住了自己內心快要噴出的怒火,壓制著情緒,緊緊的抱著自己的女兒,撫摸著她的頭,對他說:寶貝,那現在讓我們來想想怎麼來解決,好嗎?小女孩一聽哭的更兇了。她告訴爸爸,懷孕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同學,可是她同學的爸爸媽媽知道了,對她時又打又罵。自己也想看看如果這件事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爸爸會是什麼反應。她很感動,爸爸時如此的愛著自己。

這個小故事中,這位爸爸的做法挽救了一個深愛著自己的女兒的心,讓女兒知道遇到任何困難,都有一個強有力的臂膀時自己的港灣,她比他的同學要幸運的多。

如何讓孩子享受你的教育,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人?這裡有辦法

有一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看似這句話太過去武斷,但實際上是肯定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性。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的,後天的所有環境最後造就了孩子性格和思維方式。

檢驗一個家庭教育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看他最崇拜的那個人是不是爸爸或者媽媽,他遇到了困難第一時間會不會找爸爸或者媽媽來傾訴;在自己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敢不敢來找爸爸媽媽尋求幫助;在聽到一些跟爸爸媽媽平時傳遞的價值觀不太一樣的信息的時候,會不會想到找爸爸媽媽來確認。

如何讓孩子享受你的教育,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人?這裡有辦法

想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父母,最簡單的一點就是不要隨便指責孩子。

在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基本上第一反應就是指責孩子,比如“讓你不要這樣,你非要這樣,現在好了吧,出問題了吧”之類的話語,是不是經常出現在父母與孩子的對話中;還有就是孩子只要跟父母提要求,父母的反應絕對是“不行”,很少會有父母問一下孩子“為什麼你要這樣啊?”

家長習慣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評指責孩子,從而把於孩子溝通的路都堵死了,讓孩子不敢不願以跟爸爸媽媽去溝通去需求幫助,最後反感父母的教導,養成叛逆的性格。

如何讓孩子享受你的教育,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人?這裡有辦法

我自己就有一個親身的事情,讓我很有感觸。

有一個週末帶著滿寶出去玩,回來的時候他就很不開心,跟他交談之下才得知,他是愁著第二天要去幼兒園了

細問他為什麼他說幼兒園的飯不好吃。我就隨口說了一句:“如果你覺得不好吃那就可以少吃一點啊!”他低著頭老氣橫秋的回了我一句:“你說可以少吃點,可是老師一定讓我吃完,我也沒辦法啊!”這下子我終於找到了他的癥結所在了。

我當時就立刻看著他堅定的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吃飯這件事情讓你很苦惱,你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他搖著頭,試探性地問我“我可以不去嗎?”他瞄到我的眼神就知道了答案。

我把他抱在懷裡告訴他我的建議。“老師可能只想著讓你多吃一點吃飽也能長得強壯,但是沒有想到你可能真的吃飽了。你可以絕收跟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

他跟我說自己不敢和老師講,問我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我就問他需要媽媽幫忙嗎?

他聽到這句話,立馬眼神裡閃出來光芒,我說“可以,這次媽媽可以幫助你去解決,但是吃飯還是要好好吃飽,以後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了要知道告訴媽媽,或許媽媽可以給你一些好的建議。”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單獨跟老師談了一下,告訴老師,最近因為生病剛好,可能食慾還沒有恢復,中午飯菜可能吃不完,讓老師給他少盛一點。

下午接他回來的時候,他很高興的告訴我今天中午老師沒有硬讓他把飯菜吃完,自己沒有那麼難受了,還小聲跟我說“謝謝媽媽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何讓孩子享受你的教育,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人?這裡有辦法

雖然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覺得讓孩子少吃點飯也是無妨的,小孩子有的時候有情緒不知道或者不敢去表達,只能用一些哭鬧之類看似無理取鬧的方式來宣洩和逃避,做父母的應該第一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情緒來源,才好對症下藥。

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能讓滿寶覺得媽媽願意也可以幫助他解決一些自己的困境,同時也讓他知道了有問題時要去解決而不是靠逃避的。

在孩子年幼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山,給他力量讓他前行。父母的智慧來源於不斷地學習,學習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學習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去關注自己的嘴巴。與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而不是上下級的關係,這是友好親子關係的結果,也是家庭教育的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