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早起開始,打破沉寂的生活,重塑自己我第一步

出院已經一個月了,又多了一個慢性病。母親為此很是著急,帶著我不滿三歲的侄子,來陪我住了一個月。從調理我的飲食開始,儘量的清淡還得富含營養,每天核桃肉蛋奶不斷。我還從未讓母親如此擔心過,為此很是自責。

母親給我制定的原則是早晨五點半起床,動起來。七點以前回來,白天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不耽誤接送孩子,不能耽誤做飯和工作。婚後的女人,只有清晨和深夜,是屬於自己的自由支配時間。

當然,起床是有困難的,因為有對母親的負罪感,也有害怕生病的恐懼感,居然早起好好堅持走路有一個月了。每天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是不想起床的,但是踏出樓門,秋風拂面的時刻,內心確實清爽的。

也許是夏天的時間有點長了,對於早晨的早起反倒是有些貪戀,希望早晨靜靜的走走路,吹吹風,什麼也可以不想,就只是走走路。

不同時間出門感受也是不同的。五點半出門,在小區裡能零星的看見一些鍛鍊的人,到處都是安安靜靜的,過了六點半,人明顯嘈雜起來。在動靜之間,就能感受起伏。開始是自在獨行,而後又在人群中穿梭,感受人的熱潮。

走路的時候,我會選擇聽廣播,或者聽得到APP,時間真是用流淌來形容最恰當。步數和時間就這樣累積著,看著公里數一點點的增加,內心的堅定感也有增強。

想改變習慣和性格很難。有一個理論,不建議人們和自己鬥爭,或者避免或戒掉任何事,認為真是對自身的暴力行為。理論認為,不要去掉壞事物,而是要增加好事物。發現令人激動而又有趣的新習慣,自然而然會取代壞習慣。

現在已經不需要鬧鐘了,生物鐘到了點自己就醒了。住院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提醒吧,堅持早起,堅持走路,爭取可以跑步動起來。用運動重新喚醒身體,激發身體和一天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