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用爱心去浇灌,一定会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近期,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600多名4—6年级学生重返校园。孩子们的口罩有着落了吗,复课还有哪些困难?这些问题牵动着民盟徐州市委领导们的心。

4月24日,民盟徐州市委携手江苏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给塔山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送来了10000只口罩,并与该校教师就“1+1 共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学校目前发展面临困难进行了座谈。

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徐州市委主委李靖华,民盟徐州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六如,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监杨光,民盟徐州市贾汪区委员会主委蔡成立、副主委杜庆梅参加活动。

一年来,徐州民盟把共读活动和学校教学改革、特色校本课程“童诗童话工作室”建设以及教育科研、教师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从参与、影响到引导引领,帮助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校确立了“办一所走向自我完成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孩子们书多了、爱上阅读了、爱说爱笑了、爱表达了”。孩子们在经典作品的浸润里,读童诗写童诗成了这些留守儿童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一个父母三年未回家的小男孩这样写道:

鸟儿你还这里吗 如果在 请唱一首歌 花朵你还在这里吗 如果在 就散发出花香 春天你还在这里吗 如果在 请用第一个嫩芽告诉我 爸爸你还在这里吗 如果在 请你给我一个拥抱

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在高青等盟员老师的引导下,2019年10月份学校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走向自我完成,乡村小学儿童诗校本实践》;12月份该校儿童诗教学被评为徐州市十大教学成果之一;儿童诗教学案例——《用有温度的教育,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灯》发表在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第四期。目前,该校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一年的时间不长,却足以让一颗种子发芽成长。一年来,学校“让儿童说儿童话,让儿童做儿童事,让儿童过儿童生活”的童本文化和系列校本课程初见规模;儿童诗、国画、校园音乐剧、少儿足球等基于“童本”理念的品牌课程初见成效;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富有美感,充满朝气而又特色十足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已经起初。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办学内涵不断丰富,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和流连忘返的乐园,青春和阳光洋溢在孩子和老师们的脸上。

民盟徐州市委主委李靖华说,此次塔山小学之行,一方面是为复课的留守儿童们送来口罩,另一方面也是深入了解当前我市乡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幼小教育更是乡村教育的扎根工程。80年来,躬身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实践、关注关心城乡教育一直是民盟先贤和各级组织的优良传统,也是徐州民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说,今天的座谈看到塔山镇中心小学在教育工作上取得的优秀成绩,更感受到老师们浓浓的教育情怀。同时,李靖华主委还认真回应了老师们反应的问题和困难,如英语、体育等学科缺乏专业教师,各学科专业培训机会不足等。他表示,将集合徐州民盟资源,在继续深入开展“‘1+1’共读”活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送教、送课、新学校规划建设等活动。并表示要把老师们反应的这些问题带回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性意见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为乡村教育的发展鼓与呼。

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构建城乡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发展共同体,让教育公平走向更高境界——尊重、承认、陪伴和宽容!2019年2月,由民盟徐州市委联合民盟徐州市教研室支部、徐州高级师范学校支部、徐州市第十中学支部共同发起的 “‘1+1’共读,与留守儿童共同成长活动”在塔山中心小学启动。活动每月一次,利用周末时间,由徐州民盟教育界基层组织的老师带着家人和学生, 自费为留守儿童送书读书、走访慰问,和他们一起“共读经典、共同成长”。一年来寒来暑往,春去春回,至今已开展活动14期,盟员累计参与40余人次,留守儿童参与约300人次,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并采访报道。

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在高青等盟员老师的参与带动下,“1+1”共读 与留守儿童共同成长活动已经成为徐州民盟教育界基层组织们共同的活动,更是成为塔山小学留守儿童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活动是徐州民盟在塔山小学播下的一颗种子,也是徐州民盟的盟员老师在塔山小学每个留守儿童的心里种下的一颗爱的种子。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这颗种子已经在塔山小学和每个孩子的心中发了芽。我们相信,在徐州民盟和盟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种子将开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

民盟徐州市委“1+1”共读、为留守儿童捐赠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