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亲子教育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个假期,为了以示民主,我答应了儿子玩电子游戏的要求,不过,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必须认真完成。儿子欣然答应。

开始的几天,一切井然有序。可没过多久,我发现儿子的作业态度出现了问题,好多简单的算术题都算错,字也写得东倒西歪。一气之下,我没收了他的平板,宣布取消他的游戏资格。表面上,儿子好像得到了教训,背地里却做出了让我难以置信的事情。

自从被没收了平板,儿子就会趁我不注意,藏我的手机,一直到我急用时再三请求他,他才会拿出来。有时候,还会在我下楼扔垃圾的功夫,把我的拖鞋扔到沙发下面,见到我因找不到拖鞋生气时,他的脸上竟会露出胜利的表情。更可怕的是,有一天,他居然偷偷找出平板锁上房门躲着我玩,气得我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紧张的母子关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很用心的妈妈,为了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我看了好多描述我应该为孩子做哪些美妙事情的书,可为何到头来,还是免不了要用武力镇压去解决问题。

正当我郁闷不得解的时候,无意间读到了这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书中,作者真实还原了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场景,层层剖析了当下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问题重重的原因。读完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管教孩子时用错了方法,再有耐心也不见得有效果。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本书的核心观点:和善又坚定的正面管教不光能使父母感受育儿的喜悦,更能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良好品质。这一观点不仅是作者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更是结合了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得出的结论 。书中涉及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一些场景,作为妈妈,我将从家庭教育入手,着重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华。

不同的管教方式最终效果相差甚远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现在的物质生活较之过去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并没有以前那么有责任感和上进心了。你或许会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太多,父母离异、电子产品泛滥、家长太忙等等。但事实上,我们也知道,身边依然有许多父母,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养育技巧,他们在管教孩子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有用的管教方式呢?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困惑的家长

1.严厉和惩罚是很管用,但它的长期效果却是负面消极的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强烈地感受到管教孩子时使用严厉和惩罚方式特别管用。的确,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会被立竿见影的效果所愚弄,却忽略了经常被惩罚的孩子正在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看到这四个"R",再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我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情,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我没收平板的这一惩罚手段看似是让孩子得到了教训,但是儿子却用藏我东西以示报复,用偷偷摸摸来表示他的反抗。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心不在焉的孩子

看来,管教孩子时大人千万不能只追求当时短暂的表面效果,从而忽视这背后将会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2.有自由没规矩的娇纵方法也是不可取

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家长被“爱的教育”冲昏了头,对于“管教”“权威”这样的词很反感,认为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才是尊重孩子。哪知,一不小心就成了娇纵孩子。

老公表哥的女儿今年12岁,经常会因为吃饭生气。上次在他家,我亲眼见到,一个上午,女孩的妈妈就一直在围着孩子转。孩子早饭想吃干拌面,干拌面来了嫌里面没有煎鸡蛋,一会儿鸡蛋煎好了她又改变主意想吃牛奶泡麦片。而家里没有麦片,妈妈只好赶紧出去买。后来家里要忙着准备午饭,妈妈没有及时顾到她,女孩竟然气得躲在房间不肯出来。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经常为吃饭生气的孩子

这个故事并不是夸张,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小被娇纵大的孩子总是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所以才会导致有些孩子长大只能做一个依赖父母的“寄生虫”。

3.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另一方面,娇纵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羞辱,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久而久之,父母和子女都会感到越来越累。此时,我们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正面管教来及时改变这样的亲子关系,在书中,作者详细归纳了正面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是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中的核心方法有哪些

1.“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马丁太太发现自己六岁的儿子偷了东西,她并没有采取以往的训斥方式,相反,她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让儿子坐在腿上。然后,她告诉儿子,她听说他从商店偷了一袋泡泡糖。(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错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

随后,她告诉孩子,自己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后来觉得那样做很不应该,所以心里十分愧疚。儿子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马丁太太引导儿子讨论店主需要卖出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承担店员工资、房租水电,才能挣到钱养家糊口,儿子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他们接着又一起讨论了自己是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最后,儿子发自内心地说再也不想偷东西了,要去小店为偷的泡泡糖付钱。马丁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支持。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赢得儿子信任的妈妈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妈妈没有用指责、羞辱或说教,而是用友善、关心和尊重“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启发孩子能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让孩子自己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

不吃饭就会饿肚子;不穿衣服就会着凉。这些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没有大人的干预就会发生,可是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借题发挥”,说教、训斥孩子“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这样只会让孩子停止体验自然后果,永远感知不到自我的能力。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分享过一个他与儿子刘轩之间的小故事。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刘墉与儿子

刘轩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离家远,每天早上上学都需要妈妈开车送。但是儿子有个坏习惯,出门前总会磨蹭,急得他妈妈经常在车里按喇叭催。有一天,妈妈有事,正好刘墉有事出门,可以顺带儿子。提前一天,刘墉就跟儿子约好时间,并说明如果时间一过儿子还不出来爸爸就会把车开走,他就要自己想办法去上学。

到了第二天,刘轩依然磨蹭到很晚才出来,出门时发现跟父亲约好的时间早过,而父亲竟真的独自把车开走,没有等他。

后来,刘轩虽然上学迟到了,但是从那儿以后,他跟他爸爸一起出门再也没有迟到过。

3.关注于教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关注教孩子“不要做什么”

孩子做错事情,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下次不要做什么,或者是别人“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而正面管教恰恰是关注于教给孩子们去解决问题。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正在解决问题的孩子

当你的孩子把果汁洒在地上,你没有责备继而说教,而是问他应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孩子决定去拿拖把和抹布。你就是在教孩子生活的技能,并且为孩子提供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

当你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打破了老师的黑板,你没有生气,而是决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修好黑板(所需材料用孩子的零花钱来购买)。只要你不责备孩子,并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好机会,你和孩子就不但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4.面对冲突,“积极的暂停”很重要

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因为,当我们心绪烦躁并受“原始脑”支配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战”和“逃”,等到我们冷静下来,并且能够重新接纳理性大脑时,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当孩子出现问题,传统的管教方式中父母经常会让孩子自己去反思一下,“想想你都做了什么”。作者看来这一方法只会让孩子“感觉更糟”,而“积极的暂停”就完全不同,它提倡父母和孩子在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让心情变得好起来,大人可以到卫生间看会儿幽默故事,孩子可以玩玩具、读书或者休息。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积极的暂停让母子双方感觉好起来

但是前提条件是,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事先就要跟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要让孩子知道,在解决问题之前,你们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需要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感觉好起来。可能大多数家长都会承认,需要“暂停”的是自己,哪怕只是倒数五个数也能让自己快速冷静。

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刚才的问题依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做出弥补。

使用正面管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点

1.坚定自己的信心,不要轻易放弃

当你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许反而会加剧,因为孩子们已经习惯于父母惯有的回应,一旦我们改变回应方式,孩子可能会以更夸张(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这就是“踹饮料机自动售货机效应”。

有些家长也很想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由于受不了孩子的“撅嘴、哼唧和失望”,很快就缴械投降。还有些家长,在起初使用一个新的管教方法的几天内,并没有看到孩子往好的方面转变,不良行为反而加剧,就会立马怀疑加放弃。

殊不知,再有用的管教方式都不会立竿见影,只有当我们自己不断学习和练习,并且坚定信心,才有可能收获教养的喜悦之情。

2.请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是期待完美

无论是你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管教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它不会立即帮助你改变你的孩子,让你拥有完美的亲子关系。就像这本《正面管教》,如果你不久也会看,或许你会有与作者不同的观点,甚至会觉得一点儿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这,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只要你肯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是期待完美,相信你很快就会感受到因改变而带来的快乐!


自认为很用心,管教孩子时依然问题一大堆,很可能是你方法没用对

快乐的一家

写在最后

在写这篇文章的几天里,我尝试着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处理了与儿子之间的问题,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我很高兴自己能够做出改变。养育孩子的道路从来不会很轻松,但是为了孩子,父母们定会竭尽全力。

以上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