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冬棗果面鏽斑形成原因是什麼?
王建勳等
冬棗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但果實鏽斑嚴重影響了果面光潔度和商品價值,降低了棗農收入。對此,筆者分析了棗果鏽斑形成的原因,並提出防治對策,包括地面覆蓋、平衡施肥、合理負載、通風透光、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等。
1 原因分析
1.1 氣候影響
幼果期和膨果期高溫、白熟期多雨高溼是誘發冬棗果實鏽斑的主要因素。小棗雛形期和幼果期遇高溫乾旱天氣,果皮水分蒸發過快,易發生日灼病,形成紅色斑點;果實白熟期降雨過多,空氣溼度相對過大,果肉生長快,果皮生長慢,造成裂果,傷口癒合後,果實表面形成條狀鏽斑。
1.2 病蟲為害
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如盲蝽蟓、薊馬等害蟲刺吸果實後,刺吸部位易感染病菌形成點狀病斑;棗黏蟲、棗粉蚧會在棗果表面留下分泌物,汙染果面;炭疽病、輪紋病等都會導致果面形成紅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鏽病會引起大量落葉,嚴重時也會導致果面出現點狀鏽斑 。
1.3 藥物刺激
噴灑高濃度、超劑型、乳油類刺激性強的農藥,果面易出現由許多小粒點組成的褐色不規則斑塊;液配置不均勻、採用“淋雨式”噴藥、高溫、大風及大霧等惡劣天氣或露水未乾時施藥,都會強烈刺激局部果面而傷害果皮;施藥器械壓力過大,噴霧過粗,近距離衝擊幼果會造成淺隱形傷害,果實後期易出現隱性鏽斑。
1.4 肥料傷害
小棗雛形期噴施尿素濃度過大、噴施劣質葉面肥或劣質氨基酸類葉面肥,容易刺激果面形成鏽點或鏽斑;膨果期衝施肥含氮肥過多,造成果肉生長速度快於果皮,果皮易形成裂紋,癒合後即形成果鏽;微量元素不足,尤其是鈣、硼等元素不足,易造成棗皮發育不良,形成肥鏽。
1.5 管理粗放
棗樹栽植密度大,整形修剪不及時,氮肥用量過多,枝葉徒長,通風透光不良,空氣溼度大,病蟲害發生較重。有的棗樹環剝過重,削弱了樹勢,掛果過多,棗果相互碰觸摩擦多,形成鏽狀木栓化物質,進而形成點狀或不規則鏽斑。
1.6 土壤不適
冬棗喜肥沃土壤,但慶雲縣棗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土壤貧瘠,水質偏鹹,土壤鹽漬化較重,再加上一些棗農偏施化肥而輕施有機肥,棗園清耕,土壤有機質含量快速下降,幼果初生髮育不良、抗性降低,易發生鏽斑。
2 防治對策
2.1 地面覆蓋
2.1.1 無紡布覆蓋 採用無紡布對地面進行覆蓋,保溫增溼效果明顯,一般能提高地溫 2~3℃,可增加土壤溼度 6%~10%;能有效防止棗癭蚊等害蟲出土上樹為害;還能夠減少雜草萌發。
果園生草、樹盤覆草。 藉助自然的力量自然生草,也可人工種草,給草施肥,以氮換碳,培肥地力,同時優化棗園小氣候,減輕病蟲害發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生草不控草,當草高超過 40cm時要及時刈割覆蓋樹盤,每公頃撒施 112.5~150kg的尿素,還要噴灑殺蟲劑,避免草中害蟲上樹對果實造成危害;適時翻耕,生草 3~5 年後,及時將長草的表層有機質翻入土中,覆草可結合土壤深翻、秋施基肥每年進行,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樹體及棗果抗性,降低果面鏽斑的發生。
2.2 平衡施肥
隨著栽培管理勞務成本的不斷攀升,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的傾向加劇,導致棗樹枝葉徒長、病蟲害加劇、棗果糖度降低,因此,應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還要重視有機菌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做到科學施肥、平衡施肥。一是增施有機肥,將有機肥比重提高至 60%以上,一般每公頃每年施入充分腐熟的雞糞 15000~22500kg,也可混施沼渣、酵素渣等,結合澆水衝施酵素、沼液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二是配方施化肥。化肥比重不應超過 35%,按照生產 100kg冬棗計算,施入氮肥3.6kg、磷肥 2.4kg、鉀肥 3.2kg,根據棗園土壤狀況,適當控制氮肥,增施鉀肥,適時補充微量元素肥料,平衡營養、養根壯樹,有條件的可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到高效施肥,增強樹體抗性,促進果皮細胞正常發育。
2.3 科學修剪
在做好冬季修剪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夏季修剪。盛果期較鬱閉的棗園要及時“落頭開心”,增加受光面積,防止“上強下弱”;要及時提高幹高,促進底部通風,防止“下強上弱”;要抑前促後,及時疏除樹冠外圍的過旺枝條,回縮內膛枝,促發分枝,防止結果部位外移。重視刻芽、摘心、抹芽、拉枝和環剝等夏季修剪手法的應用,培養健壯結果枝組,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培育健壯樹勢,保持良好樹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發生,降低棗果果面鏽斑的發生率。
2.4 合理負載
通過科學限產、合理負載,集中營養供應優質棗果生長髮育,增強棗果抗性,推進精品果生產,提高商品果和高檔果率。採取的主要措施為:一是適度環剝。堅持小樹不剝、弱樹不剝,環剝寬度不應超過主幹粗度的 1/8,對環剝口要加強保護,及時殺蟲滅菌,確保傷口 40~50d內癒合;二是疏果限產。疏果要依據樹勢、樹齡、目標產量及土壤等因素確定,一般來說,壯樹壯吊均 2~4 個果,弱樹壯吊均 1~2 個果,單位面積產量控制標準為22500~30000kg/hm 2 。
2.5 綠色防控
在做好果園清潔、冬季深翻樹盤、捆綁誘蟲帶等農業防治方法的基礎上,強化物理防治,推廣生物防治,促進化學農藥減量增效。一是加強物理防治。一般每1.5~2hm 2 懸掛一盞殺蟲燈即可,對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誘殺效果較好;將糖醋液按 1 份糖、4 份醋、1 份酒、20 份水的比例配好後掛在果園上風側,對夜蛾、食心蟲等害蟲防治效果較好;一般每公頃懸掛 450~600 張黃板,誘殺蚜蟲效果較好 [2] 。二是推廣生物防治。盛花初期,樹盤下撒施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蟲;在棗黏蟲、棗尺蠖等蟲卵集中孵化期,每公頃釋放 120~150 萬頭赤眼蜂,可大幅降低害蟲為害;釋放捕食蟎控制紅蜘蛛,效果明顯。三是精準化學防治。重點防治盲蝽蟓、炭疽病、鏽病等,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根據害蟲種類及發生規律選準藥,根據農藥特性配好藥,適當添加有機硅等表面活性劑,增強農藥附著力,根據害蟲著生部位和危害習性,選擇重點部位噴好藥,推廣高效施藥機械,增強霧化效果,緩解果面衝擊,減少農藥汙染,降低鏽斑病的發生率,保障棗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