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抵制,“OPEC+”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

墨西哥抵制,“OPEC+”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

   “歐佩克+”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

  根據沙特當地多家媒體的報道,當地時間4月9日,“歐佩克+”視頻會議經過7個多小時的磋商,已達成初步減產意向。減產協議有效期為兩年,後續減產計劃將逐步實施。首階段自2020年5月1日起,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

  不過,聲明沒有提及非歐佩克+國家的減產情況,歐佩克+下一次會議將於2020年6月10日舉行。而更令市場揪心的是,因墨西哥抵制,歐佩克+目前未能達成最終協議,週五將繼續談判。歐佩克代表也表示,OPEC+不會在沒有墨西哥的情況下削減石油產量。墨西哥能源部長稱,墨西哥準備好減產僅10萬桶/天。而沙特俄羅斯對五月開始減產1000萬桶已達成一致。

  俄羅斯總統新聞辦公室隨後也發表聲明證實,普京、特朗普和薩爾曼已經討論了石油市場情況,他們希望協調一致穩定石油市場,並將價格波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不過此次“歐佩克+”會議充滿變數,正式會議上並未達成最終協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的話稱,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墨西哥開始不同意簽署新減產協議,甚至還退出會議談判。

  “歐佩克+”代表在會議結束後表示,希望說服墨西哥在10日重返減產協議談判。如果沒有墨西哥參與,“歐佩克+”將不會減產,還稱不會在10日舉行新的會議,當天只有G20能源部長會議。

  哈薩克斯坦能源部新聞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也證實,“歐佩克+”未能在9日會談結束前達成一致,但哈薩克斯坦希望未來能達成一致。“各方經過了11個小時的談判,仍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哈薩克斯坦希望未來能就減產達成共識,這將對石油行業產生積極影響。”

  歐佩克代表稱,根據新版歐佩克+石油減產協議,伊拉克將減產石油106萬桶/日。在5-6月份歐佩克+的1000萬桶/日減產幅度裡,歐佩克產油國將承擔60%,歐佩克的盟友們將承擔其餘的減產目標。

  在歐佩克+會議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現在幾乎沒有空間來儲存開採的石油,我與沙特和俄羅斯領導人之間的通話情況非常不錯。沙俄兩國可能會在4月9日或4月10日宣佈其決定。特朗普稱明天會看到能源和航空的大消息。

  此前據國際能源署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國際原油市場每天供應過剩量約在2500萬桶。能源分析機構Rystad Energy預計,今年4月,全球原油供應過剩量達2180萬桶/日,預計5月供應過剩量仍有1950萬桶/日。

  據央視財經報道,有分析師指出,儘管在供需上,1000萬桶每天的減產會在短期內幫助平衡供應過量的現狀,但對於市場來說,這仍然是讓人失望的,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使得供求基本面完全失衡。

  數天前,國際能源署負責人法提赫·比羅爾也曾在一次採訪中指出,即使減產1000萬桶,在第二季度,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每天庫存增加超過1500萬桶。但他同時強調,即使達到了宣佈的每天減產1000萬桶的水平,這也只是一個好的開端,並有助於給我們爭取一些時間。

  超低油價長遠對產油國均不利

  目前,市場將關注點聚焦於週五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能源部長會議,以觀是否能在全球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振油價。

  代表們稱,除歐佩克+減產外,該聯盟還將尋求推動二十國集團減產最多500萬桶/日。尚不清楚歐佩克+的減產是否要視G20減產與否而定。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便各方期望達成減產提振油價,但仍然面臨不確定因素。

  對於沙特等產油國而言,財政平衡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天風證券研報指出,沙特政府通過SAMA持有的外儲已經持續多年消耗,家底已經不厚。如果油價維持在30美金水平,沙特政府的外儲子彈將在2020年底基本耗光,將不得不面對政府需要大幅增加舉債,甚至國家財政破產的威脅。

  低油價著實讓一些產油國和生產商難熬,油價暴跌讓美國石油行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4月1日,美國頁岩油企業懷廷石油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3月國際油價暴跌以來首家破產的美國大型頁岩油廠商。

  分析普遍認為,由於頁岩油成本較高,低油價將導致更多頁岩油企業破產。根據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只有16家美國頁岩油公司在生產成本低於每桶35美元的情況下還繼續維持油田運營,而僅有5家公司勉強還能在油價31美元時賺錢。並且,油價低位運行將導致美國能源企業高收益債券年度違約率提升。

  提振油價成為了產油國當前最為急迫的訴求。近期,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預測,從長遠來看,超低油價對包括美國在內的產油國均不利,價格戰難以持續,未來維也納聯盟重回談判桌、油價修補暴跌缺口重拾升勢仍可期待。

  但產油國之間的分歧也亟待解決。在本次“歐佩克+”視頻會議召開前,沙特和俄羅斯已暗示,他們是否同意大幅度減產,要看美國及其他非OPEC+國家是否也加入行動。


墨西哥抵制,“OPEC+”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

  美國是否加入減產?

  在此次會議召開之前,全球產油大國的關係撲朔迷離。即便在會議召開期間,墨西哥一度拒絕減產協議,直到最後才投出了贊成票。

  此前,沙特曾表示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G20組織的大型產油國都加入減產協議,沙特才會同意合作;俄羅斯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和OPEC一起大幅減產1000萬桶/日,俄羅斯還稱,如果美國願意減產,俄也願意削減10%產量。

  如果沙特和俄羅斯說服美國,達成的減產協議將是歷史上覆蓋範圍最廣、最有影響力的“OPEC++”減產協議。

  儘管美國國內有非常嚴格的反壟斷法、反托拉斯法,聯邦政府無權要求生產商進行減產,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無法對國內產量進行管理。

  實際上,美國州政府下的監管機構有發放勘探許可證、召開聽證會、建議生產商減產的權力,以德州鐵路委員會為例,該組織就擁有對企業進行配額制生產管理的權力。

  可能的結果,一是美國以模糊的口徑表態減產,比如以頁岩油平均資本支出下降多少、或者比預期產量減少多少來作為減產依據。

  二是部分州參與減產,類似於去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油砂生產商減產的方式,比較可能的州是德克薩斯州和北達科達州。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國是否減產態度曖昧,沒有要求國內生產商減產的意願,強調“相信市場調節,減產將會自動發生”,不願作出具體承諾。美國能源部本週也稱,美國原油產量已經在政府沒有采取行動的情況下下降。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及美國能源部對各州的石油公司管理能力有限,難以強制要求美國油企減產,這也是其不願作出承諾的原因。

  市場情緒或難以扭轉

  即便美國最終同意減產,市場上達成了一份超乎以往的減產協議,也並不意味著原油市場的現狀會在短期內得以扭轉。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多數國家採取嚴格的封國封城舉措,當前全球有超過30億人隔離在家,多家航空公司削減70%以上運力,歐洲90%以上的飛機已停飛。

  有機構預計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2000萬桶/日左右,全年石油需求大幅下滑,同比負增長300-350萬桶/日左右。

  短期內,新冠疫情下的石油需求大幅萎縮仍是現階段石油市場的核心矛盾。

  同時,全球石油庫存快速攀升,庫容即將耗盡。國際能源署(IEA)表示,供應減少1000萬桶/日不足以抵消石油需求的大幅下降,預計二季度全球石油庫存仍將增加1500萬桶/日。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原油價格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走出低谷,但從中長期走勢看,依然取決於疫情對需求帶來的影響。

墨西哥抵制,“OPEC+”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

  達成減產協議誰是關鍵?

  從OPEC成員國到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主要產油國都希望確定減產協議,但是怎麼減?怎麼合作?過去幾天,各方依舊在扯皮。

  那麼,本次會議要各方達成1000萬桶的日減產量甚至更多,哪方才是關鍵?

  在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看來,雖然美國可能會有自己的立場,但還是沙特的態度比較重要,因為沙特在整個OPEC裡面,沙特的引領作用還是比較強的。疫情已經導致全球大面積停工、停產,石油的供給和需求已經完嚴重錯位,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不採取現實理智的態度,對產油國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特別不利的。

  而另一個關鍵方俄羅斯,會前已經放出消息稱,願意最多減產200萬桶一天,但外界普遍認為,要俄羅斯合作,可能還需要美國釋放善意,取消部分對俄製裁。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認為,這一次俄羅斯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打這場“石油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過去幾年美國不參加減產協議,不斷擠壓傳統能源出口國市場份額的不滿。俄羅斯想利用這一次機會,強迫美國加入到減產的計劃中去,不管減產多少,但是美國首先在這方面要有一個態度。至於說要求取消制裁,應該屬於節外生枝了,從目前雙方交流的情況來看,並沒有討論到這個問題,俄羅斯恐怕現在也不想節外生枝,把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原油市場等待疫情好轉信號

  多位分析師指出,目前協議的削減幅度可能太少,並且為時已晚,無法抵抗世界範圍內油耗的急劇下降。受此消息影響,此前一度猛漲的美股油氣股又紛紛回落,一度站上高點的原油也扭轉盤中大幅上漲走勢,尾盤跳水重挫。

  歐佩克+文件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萎縮680萬桶/日,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1200萬桶/日,此外原油儲存能力也將在短時間內達到極限。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在週四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每日1000萬桶的總體削減量是不夠的,仍需要在自願減產的基礎上,採取必要的限價措施。高盛還預計,4月初時,全球石油需求將比之前下降2600萬桶,這將是全球消費的25%。

  鍾健指出,高盛的這個預測並不是誇大其詞,從現有的數據中已經看到,美國長久不衰的汽油消費,已從3月上旬的950餘萬桶/日急速下降至月底時的660萬桶,下降幅度已超過了30%。

  金聯創原油高級分析師奚佳蕊告訴第一財經,減產協議未達預期,讓市場的心態產生落差,導致原油價格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不管怎麼樣,這畢竟是減產,所以後續對油價肯定是會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現在的關鍵還是全球疫情在主導市場心態。”

  奚佳蕊分析認為,特朗普此前表示,未來兩週美國疫情將會達到最嚴峻的階段,這個階段之後,如果疫情出現好轉,疊加今日的減產協議效果,油價應該會回升到30美元左右。

  美國參與將推動減產效果

  在此次會議中,伊拉克石油部長提出,應當公正平等地分配減產份額。在2019年的原油減產過程中,俄羅斯一度因為減產配額的計算問題而與其他OPEC產油國產生過分歧,因此在本輪原油減產過程中,後續減產的落實情況也需要關注。

  而美國方面,儘管美國能源部長布魯耶特預計美國產油商也將減產,但是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管控原油產量的機制,所以美方並未提出減產協議,這或許將成為影響減產計劃的一個不確定因素。這一次沙特與俄羅斯間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打這場“石油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過去幾年的OPEC減產過程中,由於美國不參加減產協議、不斷侵佔傳統能源出口國市場份額的不滿。俄羅斯此前試圖想利用這一次價格戰來打壓美國頁岩油,並迫使美國加入到減產體系中,但目前來看這一目標似乎未能全部達成。

  金聯創有限公司副總裁、石油首席研究員鍾健表示,在面臨20餘美元的極端低價時期,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一刻,因此美國的參與是關鍵。

  “當油價急摔在20美元的極端低價時,我們才發現,經營風險最脆弱的竟是美國的中小型頁岩油生產商。與沙特、俄羅斯有國家背景的石油公司相比,在市場大動盪之時,這些私有資本的中小生產商的抗打擊力、抗風險力竟然如此低下。”鍾健說道,尤其是這些中小頁岩油生產商普遍進入了今後4年的還債高峰期,低價虧損違約這將有可能引發美國的金融危機。

  目前,儘管美國政府沒有管控原油產量,但嚴峻的現實以及疫情的影響,已經逼迫頁岩油生產商自發行動起來。美國能源信息(EIA)最新公佈的《短期能源展望》預計,美國2020年的原油產量將降至1180萬桶/日,較2019年減少約50萬桶/日。若預測最終成真,這將是美國2016年以來原油產量的首次減少。與此同時,需求減少將導致美國石油庫存在幾周內將達到歷史新高。

  奚佳蕊認為,美國達成減產協議的意願和成功性都很大,從上週的美國原油數據來看,美國的原油已經開始出現減產的情況,再加上之前美國的頁岩油商出現破產,低油價對美國頁岩油產業傷害非常大。

  今天(4月10日,週五)還會繼續談判開會,美國、加拿大等國可能會加入,在此基礎上,美國、加拿大的減產份額,對油市的提振作用肯定要比昨天OPEC+會議的效果更好。”奚佳蕊預測美國的減產規模可能會達到100萬桶/日左右。

  本次原油減產的最終細節預計將在週五的G20會議之後宣佈。

  聲明:易昇證券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