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调一线:“膝痛”与“快乐”同在

去年12月4日,柯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挂牌成立。中心通过由区到乡镇、到村(社区)分设站点,同时联动基层网格员,纵向打通社会基层治理;通过18个单位(部门)的入驻,横向贯通部门资源要素,推动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113批4865人次,来访满意率达97.8%。

矛调中心平稳运行、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背后,是1600余名调解员的默默付出。这些调解员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在化解纠纷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先通过柯城法院驻区矛调中心调解员张晶的一篇工作日记,感受矛调一线的“痛与乐”。

矛调一线:“膝痛”与“快乐”同在

调解日记

膝痛”与“快乐”同在

“你俩一个是银行退休员工,一个是私企老板,都是搞经济工作的,怎么仅凭熟人的介绍就轻易地将45万元钱借给一个从不相识的人而且不要担保呢?被告是谁?为什么现在没来?”对着一脸尴尬而又充满期待的原告夫妻,胡老师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倾诉及代理人的意见之后,犀利地提出了两个最普通的常识问题。

这是我和胡老师受法院指派自3月26日入驻柯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来,接待的第60批85人次来访者,调解的第17个案件。

这时,矛调中心二楼区人社局窗口的汪老师带着三个人找到法院窗口,说是劳动监察大队原劳务欠薪两个案件的原被告来寻求诉前调解。面对突然而来的疑难案件求助,我对接不接待有些犹豫,但胡老师一听说是涉及21位农民工群体劳动报酬的案件,当即将汪老师和三位原被告请到旁处了解案情。

趁着本案的被告尚未到来的时间,我继续向原告及代理人作进一步了解。

这是一桩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原告吕某与被告张某素不相识,也无任何经济往来。基于对自家亲属推荐的信任、高利息的诱惑和对被告处境的同情,原告在2019年6月分9次将45万元钱转账支付给了被告,被告亲笔写了借条,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期如数归还。但到期后被告并未如约还钱,反而推三阻四。原告连续数月追讨无果,无奈只得起诉,期盼调解能有结果。被告张某经催促直到15点多才姗姗来迟,在叙述中反复解释说借条确实是他写的,但钱他根本没用过一分,全转给了实际使用者,自己实在还不出钱。

在详细了解了涉案人员之间的关系、借款转账凭据、财产保全裁定、被告的还款意向和具体还款方案等后,我们评估了原被告的借款动机、调解诚意、被告还款方案可信可行程度、原告可接受的还款期限及分期归还金额。经过一个多小时几轮沟通,双方终于就45万元的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共50余万元钱的归还达成了一致意见,原告、代理人和被告都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捺印。看到双方都卸下重负,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时,我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充满了快乐!

另一边同时开展农民工催要欠薪的两个案件的调解,虽然原被告交流艰难、曲折反复,但调解经验丰富的胡老师在劳动监察大队汪老师的全力配合联手共调下,通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和沟通协调,双方也终于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一整天在一楼大厅窗口接待解答了5批12人次咨询各类问题的来访群众,下午还调解成功了这三个棘手的借贷、索薪案件。由于打印机在二楼办公室,打印三个案件的所有资料需楼上楼下往返跑很多次。当胡老师习惯地送原被告出去,他们向我作揖挥手示意告别时,我却因膝盖疼痛病又犯了,坐在椅子上没能及时站起来。

“膝痛”与“快乐”同在,值!

柯城法院驻区矛调中心

调解员张晶

记者手记

“很充实呀,幸福感满满!”4月26日晚,张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写下了这篇工作日记,并了矛调中心工作群。记者得知消息联系上她后,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膝痛”,只剩下了“快乐”。

矛调一线:“膝痛”与“快乐”同在

“让区矛调中心成为老百姓遇到困难‘准能讨个说法’的地方,是我的梦想。”日记中提到的胡老师叫胡志远,今年71岁,是区人民法院资深人民陪审员,曾参与各类调解仲裁案件2000余起。自3月26日入驻柯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来,他作为返聘人员一直与张晶搭档,两人年龄相差整整40岁,却配合得有声有色。

矛调一线:“膝痛”与“快乐”同在

胡志远正在调解矛盾纠纷

“胡老师既专业又充满激情,我得多向他学习。”张晶告诉记者,相比于经验丰富的胡老师,她接触矛盾调解工作仅一年有余,与胡老师搭档一天要接受3到5起纠纷调解,在她因为涉及业务、知识范围大而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胡老师往往已经与当事人展开了沟通。在与胡老师搭档的1个月里,张晶逐渐学习到了不同的业务技巧,也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了。“纠纷一旦成功调解,既能为当事人节省时间,还能节省诉讼费用,真的很有成就感!”她说。

当工作能为自己赢得成就感时,工作就会变得有意义。全区1600余名奋战在调解纠纷一线的调解员,亦是用如此的方式激励着自己,通过开展诉前治理、诉前调解,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岗位上,为来访群众化解了一大批难事烦事闹心事。

(原标题《矛调一线:“膝痛”与“快乐”同在》 记者 余正跃 通讯员 程利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