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2018年的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相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不仅跌至枯荣线以下,还创下了2016年3月以来的新低,预示着制造业景气明显变弱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

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PMI往往是经济的先行指标,提前反映着经济状况。而50%通常被认定为枯荣线,PMI高于50%,代表经济扩张,低于50%代表经济收缩。上一次跌破枯荣线一下还是15-16年的事了。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众所周知,以国家统计局为代表的官方机构多数会统计一些大企业,数据表现也会相对乐观。然而,年前的这组数据已经明显反映出经济收缩问题,说明经济确实遇到了大问题。除此之外,在10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做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也侧面证实这经济压力的加大。

从细分领域来看——

首先是价格连续创新低,企业盈利仍在探底。在国际油价大跌、国内环保限产边际放松影响下,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大降5.5 个和 3.1个百分点,PPI持续下行,甚至面临通缩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干啥都不挣钱,缺少了生产制造的动力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其次是大中小企业PMI均有回落,但中小企业比大企业要困难地多。12月份,大、中、小型企业 PMI 分别较前期回落 0.5、0.7和0.6个百分点至 50.1%、48.4%和48.6%,这也预示着盘活小微企业的举措尚未奏效。

再次是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继续下行,需求再度减弱。出口订单属 2015年 Q4 以来新低。12月份, PMI新订单、进口指数分别较前期回落 0.7、1.2 个百分点,连续第7个月下滑,总需求方面再度减弱。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最后是就业问题,PMI就业本轮首次跌至48.0。除了年初经常出现的季节性低点,以及个别时段零星1个月左右的低点之外,历史上就业跌至 48 以下的时段主要包括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段,即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5个月);以及2015 年通缩阶段,即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7个月)。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因此,上述数据说明了我们的内需与外需均出现了问题,经济进入了去库存的周期,却又在内需不足的影响下陷入了“产品过剩、需求不足→缩减规模→就业下降→减少消费→经济收缩”的怪圈,我们面临的仍然是经济通缩压力。

面对如此困难的情况,央行与财政部或许会有一下组合政策来提振经济:

第一,货币政策继续“独立”于美国加息周期进行定向降准宽松,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尤其是在春节前,或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对冲春节因素与资金压力,让中小企业保持信心。

第二,去杠杆力度与节奏放缓,表外融资或许松动,用金融刺激经济活力;

第三,财政赤字有望提升,地方债、专项债发债规模或将增加,只有在有钱的情况下才能推动项目的启动,引领经济火车头启动;

第四,减税降费或将加速落地,只有大家手里有钱之后才能够促销费、扩内需,利润也才能落到企业的口袋中,才有生产的动力;

第五,从过去几个月的M1、M2与社融规模来看,央行定向降准释放的货币确实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企业借贷的需求不足,流向相对积极的仍然是房地产。因此,民营经济破局,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是关键,从美国的经验与日本的教训来看,活力最高、推动经济不断向前的动力并不是船大难掉头的国企与央企,而是竞相涌现的民营企业。

第六,继续管控银行体系,防止资金流入楼市。如果实体经济萎靡、资产泡沫再起,经济危机恐怕就不远了。

其实,不只是中国,如今世界许多经济体都在面临着下行的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而推起来的经济繁荣,始终都会承担相应的后果。2019年在经济通缩中启动,压力固然不小,但这也是为以前埋下的风险买单。


「聊宏观」PMI跌至枯荣线以下,面临通缩压力央行或许要有大动作

不过好在,我们的道路是明确的,在困难之中启动逆周期调控,用财政的积极与货币的辅助来爬坡,等到股市有所回升之后,经济也就重新走出低谷,毕竟股市作为经济的现行指标会先于经济而到底

当然,要真正走出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做代工厂的业务。而这,也是川普的顾及所在,第二大经济体一旦突破成功,将取代美国引领世界,要知道,当初美国就是这样反超的英国。同样,也一直在此威胁之下,采用各种措施压制住了当年的苏联与日本的突破发展。因此,只要中国还是第二大经济体、还在寻求突破,中美贸易战就会以各种形式存在。2019年,中美贸易关系或许会在经济压力下缓和,但矛盾并不会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