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周家壩鎮:幫扶不斷線 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康縣周家壩鎮:幫扶不斷線 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康縣周家壩鎮田塄坎村一角

暮春早夏,走進康縣周家壩鎮,“蛟龍”似的盤山路在厚重的黃土地蜿蜒延伸,香菇大棚安坐在犀牛江畔,長出“滿臉璀璨”的香菇,不遠處的山樑上、坡地裡全是穿著白色圍裙的核桃樹,金色的油菜花、粉嘟嘟的杏子花、純色的李子花隨風搖曳,繁忙的蜜蜂在花叢中低聲吟唱,美麗新村掩映其中,幸福如畫,延展鋪開。

剛到陰灣村,筆者被眼睛的景緻震懾住了,山樑之上還有如此平坦的沃土,到處都是麥田,處處都是花香。錯落有致、排布有序的民居坐落在這片福地上,家家戶戶的院落裡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

該村支部書記畢南峰很自豪地說,“我們已經脫貧了,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得太好了。”他說,陰灣村的通村路是2015年拓寬硬化的,去年高標準修建的美麗鄉村。

說起這兩年的發展,畢南峰很高興。他說,“在縣上和鎮上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這高山上都建設的這麼漂亮;而且還發展了袋料香菇,群眾增收很明顯。”據瞭解,該村由康縣富民公司幫扶,去年一年就發展香菇12萬袋,年終分紅33.336萬元,僅務工工資就達17萬元,人均8000元左右。

康縣周家壩鎮:幫扶不斷線 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康縣周家壩鎮陰灣村香菇大棚

“我們以‘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僱用‘陪讀家長’等閒散勞動力,大力發展袋料香菇。在合作社務工的20多個人每人每天80元,而且還管飯。現階段,我們正在出菇,分了採摘、選菇、剪菇三組,每天能出1噸左右的鮮菇。”康縣富民公司駐陰灣村第一書記瞿克嵐說,“為了給群眾多辦實事,幫扶有更好的效果,今年我們打算把大棚擴建到40個,再發展香菇10萬袋,年終分紅再多一些。”

“給我們幫了大忙了,從美麗鄉村建設到軟件資料整理,從辣椒補貼、全村慰問,再到現如今的產業發展,富民公司的駐村幫扶很盡心盡力。”畢南峰肯定地說,“尤其是香菇大棚的建設,為鄉親們增收拓寬了渠道。”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幫扶隊員尹娜娜高興地說,“剛參加工作就到一線鍛鍊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看到鎮上幹部很負責、村民很團結,相信我們一定會發展得更好,鄉親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筆者隨機走訪了幾家農戶,他們都對這兩年村裡的發展很滿意、很高興,對駐村幫扶工作隊也是讚不絕口。就在離開陰灣村時,隨行的周家壩鎮鎮長何世林告訴記者,“21冶建設集團駐祁山村的第一書記、幫扶隊長李志玉每到收假回村時,門口、窗子上放得各類蔬菜吃都吃不完。”

來到祁山村時,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油菜花、梨花、蘋果花、麥苗交相呼應、色彩斑斕,嶄新的路燈沿著通村路有序安裝,明鏡似的巷道路盤旋在每家門口,一幢幢漂亮的樓房和每戶人家廳房門上貼著的猩紅對聯,映襯著幸福美滿。

“我是2018年12月來到村上的,這裡地好、人好、生活更好。鄉親們也沒把我當外人,經常給我送土豆、菠菜、饅頭、麵條等生活必需品。”李志玉笑呵呵地說,“我現在已經是‘祁山人’了,遇到紅白喜事或者誰家有困難,我都去幫忙。”

據該村文書秦隴青說,李志玉是村子裡的“紅人”,大人小孩都認識他,都和他很親熱。秦隴青說,“李書記每次從蘭州回來就要帶很多特產,挨家挨戶去看望老人,去年冬天還捐贈了500多件衣服,分發給了鄉親們。”

李志玉面帶愧疚地說,“我做得還不夠好,因為我們企業效益一般,去年只給村上爭取了60盞路燈和15萬元的幫扶資金。平時就多去看望村裡的‘空巢老人’,把自己種的菜給他們送去。”

“李書記,您做得夠好了。”在傍邊做記錄的秦隴青聽到李志玉說自己做得不夠好,很激動地說,“今年春節前,我們村70多歲的祁大爺和老伴兒若不是李書記去看望照顧,早就去世了。”

據瞭解,祁大爺和老伴兒是“空巢老人”,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務工,家裡就他們倆老人相依為命。李志玉經常給他們去送蔬菜和一些熟食,有一次去看望時,兩老人都躺在床上,無法進食,看到這樣的狀況,李志玉趕緊和“村兩委”商量,一邊通知二老的兒子一邊聯繫救護車,由於搶救及時,兩位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出院回到村裡後,李志玉更是時常去看望照顧,幫忙燒炕餵豬。

今年50歲的李志玉已經把自己徹徹底底融入到了祁山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著平凡的工作,用自己的點滴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說,“我就是‘祁山人’,我很喜歡我們的祁山村。”

離開祁山村時,記者的雙眼模糊了。是啊,一個來自大都市的陌生人,能紮根農村,能愛上農村,能以農人的身份自居,是多麼得難能可貴啊。在去草壩村的路上,何世林說,“和李志玉書記一樣紮根在周家壩鎮農村的還有隴南市體育局辦公室副主任馬東昇,他是我們田塄坎村的第一書記和幫扶隊長。”

站在江武公路上看田塄坎村,是找不到村莊的。只有盤山而上才能領略到康北農村的風姿。田塄坎村是傳統的農業經濟村,3000畝核桃林把整個村莊包圍其中,金色的油菜花、碧綠的麥苗佈滿整個山野。

“在外出務工的大狂潮下,土地還能被伺弄得如此精細,實在是想不到。”馬東昇說,“看到如此勤勞的鄉親們,心裡有底了,脫貧有望了。通過單位的大力支持,我給鎮上爭取了10萬元的幫扶資金和一個30萬元的全民建身中心項目,現已竣工投入使用。為了讓群眾有個健身的好去處,市體育局還為我們捐贈了8套健身器材。在平時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有四家群眾吃水不方便,我就彙報單位,給鄉親們購買了4個水泵,解決了他們的‘吃水難’問題。”

康縣周家壩鎮:幫扶不斷線 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康縣周家壩鎮陰灣村村民正在分揀鮮香菇 (焦楊紅 攝)

草壩村終於到了。這個只有146戶483人的小村莊被野杏花裝扮十分美麗。站在村委會門口,眼前全是充滿活力的農田和蜿蜒曲折的公路,依山而建的美麗鄉村顯得十分安謐祥和。

“我們村是去年修建的美麗鄉村,也是去年脫貧的。現在在縣教育局和農經局的幫扶下,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王淑豔、許炳良都是養殖大戶。僅許炳良一家就有400多盒土蜂,去年產量都在3噸左右。”草壩村支部書記王宏說,“我們村還有1人由於情況太特殊,還未脫貧。”

據瞭解,該村還未脫貧的1戶1人是孤兒,今年17歲,就讀於康縣一中,學習成績優秀,監護人是該村支部書記王宏。

王宏說,“周某萱很懂事、很勤快,學習很好,還懂得感恩。縣上、鎮上和我們村上全力支持她上學。”

“我們幫扶隊員經常去看望她,力所能及地解決一些事情;週末時由妻子出面請她到縣城的家裡做客,在改善生活的同時,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康縣教育局駐草壩村第一書記兼幫扶隊長田星明說。

康縣周家壩鎮:幫扶不斷線 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康縣周家壩鎮草壩村一角。(焦楊紅 攝)

據康縣周家壩鎮黨委書記陳維林介紹,“青島鴻程永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從去年9月份開始每月給周某萱資助500元的生活費,若她能考上青島市的大學,所有學費都由秦總贊助。”

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康縣周家壩鎮在二十一冶,隴南市體育局、統計局,康縣教育局、畜牧獸醫局、工商聯、核桃中心、農發辦、百稼富民公司、農產品監管站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幫扶支持下,2019年順利“脫貧摘帽”,為群眾致富奔小康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我們雖然已經脫貧,但群眾經濟收入還相對單薄,特別需要扶上馬送一程,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還要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提前謀劃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不漏一戶、不拉一人。”陳維林說。

脫貧後怎樣才能保持政策穩定、鞏固已有的成果?康縣通過實踐給出了答案:繼續加大資金、項目支持力度,持續強化產業扶貧;精準發放扶貧資金,不斷拓寬致富門路;幫助鄉親們開闢新的增收渠道,防止因病返貧;延續駐村幫扶,多給大夥想點子、出主意;做好走訪排查,及時發現、消除返貧隱患……幫扶不斷線,鄉親們的好日子穩穩的。

通訊員 焦楊紅 王鳳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