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咳嗽,不僅僅是肺的問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對於“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熱痰、溼痰及燥痰等。

痰多咳嗽,不僅僅是肺的問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陳皮、桔梗等化痰的藥物泡水,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熱痰: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後,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

溼痰: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於溼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溼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於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鍊,控制體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溼潤,室內可用加溼器。

痰多咳嗽,不僅僅是肺的問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因痰從肺出,所以人們多認為肺生痰。但中醫認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麼咳嗽即為風不調之象,咳痰即為水不調之象。均非肺之獨病,而是與其他臟腑均密切相關的。

水液代謝,中醫認為由肺、脾、腎三髒所主。水谷入胃後,對人體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湧溢,輸注於脾,通過脾的運化作用,佈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輸於肺,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水液得以下輸至膀胱;同時又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以三焦為通道將津液佈散於周身。下輸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腎的氣化作用下,一部分(濁中之清的部分)上注於肺,潤養肺金,一部分(濁中之濁的部分)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在臨床上,脾臟最怕受困,一是氣困(生氣不布),二是溼困。脾臟相當於全身氣機的中央樞紐,負責著水谷的轉輸。如果思慮耗神,元氣受傷,生氣不布,困厄脾陽,或久居溼地,淋雨涉水,外溼內侵,困厄脾陽,則津液轉輸不利,化成痰溼,上輸於肺;同時,脾亦受痰溼之困,愈加重氣困,兩因相纏,脾越虛,痰越多。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如氣困重於溼困,應首選補中益氣湯,健旺脾氣(人參、白朮、炙甘草),升補元氣(黃芪、當歸、升麻、柴胡),燥化溼邪(陳皮)。如溼困重於氣困,應首選二陳湯,燥溼化痰(陳半夏、陳皮),理氣和中(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