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我先上!”聊城95後勇士王敬軒奮戰在口岸“疫”線

聊城新聞網訊(記者 王博)“我年輕,讓我先上,我沒事,我扛得住……”這是駐派黑龍江口岸工作組成員王敬軒工作中常說的一句話。作為一名“95後”,年輕的他在抗擊疫情一線迅速成長,成為防控工作的中堅力量。在國家需要之時,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了大愛、擔當、果敢、樂觀的品質。

“我年輕,我先上!”聊城95後勇士王敬軒奮戰在口岸“疫”線

王敬軒是聊城市公安局的一名輔警。今年三月,聊城市成立工作組奔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佳木斯市和河北省正定縣,負責三地國際機場口岸的境外入魯人員信息核查、中途運轉服務、隔離防護等工作。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工作崗位上的王敬軒,得知這一任務時,他再次主動請纓,毅然要求逆行北上。3月25日一早,王敬軒跟隨工作組“疫”路向北,奔赴哈爾濱一線戰場。

奔走三地,確保入境人員安全回家

到達哈爾濱後,王敬軒與工作組同事一起迅速對接當地省、市指揮部和機場,協調相關工作,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構建銜接緊密、運轉流暢、精準高效、閉環運行防控體系的統一部署,分別與當地指揮部建立了高效、順暢的溝通聯絡機制,在機場建立工作處,及時建立健全入境人員信息檔案,掌握其身體健康動態,協助入境人員在隔離期滿後登機安全返魯。

“我年輕,我先上!”聊城95後勇士王敬軒奮戰在口岸“疫”線

在理順哈爾濱工作情況後,王敬軒又先後隨協調組迅速奔赴佳木斯、河北正定機場口岸開展工作,頻繁往返三地。白日裡前往各個機場、隔離點協調入境人員返魯工作,測溫登記、發放物資、溝通聯絡等事無鉅細,而夜晚便加班加點的彙總報告,整理三地人員信息、數據報表,在電腦前一坐便是凌晨。輾轉三地的途中也未敢停歇,不管有沒有桌椅,無論環境怎樣嘈雜,他都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即使在吃飯也時常掏出手機整理各類數據與記錄。

“我年輕,我先上!”聊城95後勇士王敬軒奮戰在口岸“疫”線

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為的是讓工作更加完美,讓疫情更早結束,讓人民更快安全歸家。穿上防護服,便是穿上戰衣,絕不退縮,絕不畏懼。工作期間,王敬軒甚至很少喝水,甚至嘴唇乾裂都沒有意識到,他說這是為了高效工作養成的習慣,少去廁所便能多做點工作。而三地頻繁的奔波、持續的熬夜與飲食不規律,絲毫沒有讓王敬軒懈怠一分一毫,從未抱怨過一句。他在工作中不斷磨練自己,身上少了嬌弱的學生氣,更多的是幹事的行動力。

英勇逆行,火速支援綏芬河

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病例不斷上漲給綏芬河工作專班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面對“南解北封”的嚴峻態勢,省疫情處置指揮部指示聊城工作組接手綏芬河口岸入境中轉返魯工作。王敬軒接到命令,積極響應,以最快的反應速度與同事們趕往綏芬河“疫”線支援。

“我年輕,我先上!”聊城95後勇士王敬軒奮戰在口岸“疫”線

他與專班同志們分組奔赴牡丹江、綏芬河各指揮部、隔離觀察點、治療點晝夜開展對接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與返魯隔離人員逐一電話微信聯繫確認、建立微信群、與赴俄羅斯務工人員組織者聯繫等多種方式獲取並確認相關數據信息,各小組之間再採取數據比對碰撞,按照省指揮部“兩個不漏”原則,建立健全了人員信息檔案。

連日來,王敬軒跟隨工作組奔赴綏芬河、東寧、牡丹江三地三十餘隔離點,在2497名經綏芬河入境人員中逐一梳理入境中轉返魯人員,在此期間,溝通確認隔離人員健康狀況和隔離點信息,併為解除隔離人員解決健康碼無法申請、機票無法購買等困難,解答隔離人員各種疑問。綏芬河抗疫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王敬軒同志與專班同事們夜以繼日的忙碌在抗疫一線,而看到他們的身影,回國的山東人便感到了安心和溫暖。

“17年前的非典,我們少不更事,世界保護了我們。17年後的今天,我們責無旁貸,當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日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樑,成為國家的希望。95後聊城青年輔警王敬軒真正做到了那句“長大後,我就成為了你”,他扛起了責任,擔起了使命,他用行動證明了新一代青年人的擔當與價值。用奮鬥、忠誠、奉獻、勇毅、堅守,來譜寫青春之歌、鋪就青春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