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我是文字玩家文武公,故事领域创作者,很高兴与大家分享关于“春秋五霸”的故事。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所谓的“春秋五霸”与后来的“战国七雄”不同,因为这五霸的名单,自古以来就是很有争议的。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说法——春秋只有三霸。

经过慎重的考证与查阅,发表下个人观点:

首先,pass掉“春秋三霸”的说法。

因为这种总结性的固定说法一般都是有出处的,即有典可寻。显然“春秋三霸”这种说法不具备这一点,仅属于个别意见。

春秋五霸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和《左传》,《战国策》中也有提及,后来的顾炎武等名家虽然对名单有异议,但也认可“五霸说”。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举个例子,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喜欢刘德华或认为刘德华不行,就说香港九十年代只有“三大天王”。你可以表达一家之言,但改变不了“共识”。这是一个道理的事情。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接着,我们来说说关于“春秋五霸”具体是谁的争议从何而来

分歧这事首先要怪荀子。

因为,本来春秋五霸的名单是没有争议的,最先差不多是孔子在《春秋》里提出的,司马迁的《史记》沿袭了这种提法。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与秦穆公。

按理说,这就该算主流了吧,可惜,荀子也是个大佬,他说的话,还是有很多人拥护的。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为了表明“霸者为取乱之道”的观点,荀子在名篇《王霸》中提出,春秋的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里面没了此前的秦穆公和宋襄公。

其实,大概了解下荀子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摘除的两位与安插进去的两位的区别,这事就非常好理解了,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改名单是为了用这个论据支持荀子自身的治国理论

论战斗实力与称霸手段,自然吴越二王要高过秦宋二公的,但秦穆公的图治务实与宋襄公的非攻仁德却是在思想境界与为君之道上要更高一筹。

这里面的分歧关键其实就是对这个“霸”字的理解。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我们按照现在的普世价值观理解,自然是觉得谁厉害谁就称霸,如果这么说,那自然是荀子的“五霸说”要更正确。

在古时的传统观念中对“春秋五霸”的定义却不仅仅只是按照实力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春秋五霸中的“霸”这个字,也许与你理解的不太一样。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式微,诸侯兴起。周王室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住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先后有几位诸侯称霸(伯)。

通过以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霸”并不仅仅是指称霸,还要做“伯”啊!

如果将春秋时期的周天下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伯就是一家之长,就是家中的老大。在家里做老大,自然是要有一定实力的,但除此之外,还要有威信,能主事,操持家,和睦邻,大家长也要有大家长的样子,可不是在家里拳头最硬就能当的,对吧?

具体到“五霸”标准上,个人认为就是——在具备一定的国力为前提下,号召过天下会盟,有中原老牌小弟响应,帮家中小弟平过事,得到过小弟们的尊重,表现得像个一家之长的样子。

这样的“伯”才算一霸。

我们以这种标准,拿其中最具争议的“伯”——宋襄公为例,阐述下它为什么会是一霸。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与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上位,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因为齐桓公之死,诸侯伯长空缺,作为春秋第一公国之主的宋襄公怀揣着“春秋大义”,效仿齐桓公,会盟诸侯,短暂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虽然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主持的会盟,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响应。但毕竟三十平的房子里只要有亲兄弟在那也算家,更何况国家影响力也不能只按国土大小算,中原诸国至少在周天子眼中,那都是遗故真亲。虽没了实力,但面子还是有的。

曾经有务实之臣劝谏过宋襄公量力而行,但他本着家不可一日无长的春秋大义,硬是接下了这个重担。虽然不自量力,但其仁心可佩。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管了几件家事,说实话管的没有那么好,几个小兄弟对于这位新大哥的新家法也都不太舒服。

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自此,宋襄公的伯长之位岌岌可危,称霸之路基本也到了头。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历数宋襄公的称霸(为伯)过程,履历自然是没有前面的齐桓公那么好看,但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不是每一位家族大哥都是明事理、有胸怀、能办事、有担当的完人,碰巧周春秋家族的第二位带头大哥,就没那么优秀,但我们通过他的日常作为,又不得不承认——这位二大哥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却是个好人

至于吴越二王算不算是做过家族大哥的人呢?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吴越二王更像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突然闯进周春秋这个家里的,靠拳头打砸嚣张过一阵,后来火车票到期又无奈回了老家的远房表亲而已。

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也只是更方便大家理解这种区别罢了。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和秦穆公的说法。

以上就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春秋五霸”的故事,感谢阅读。

传说故事考系列3: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