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翱翔在名山之间的一只仙鹤,身怀菩萨心,造福新社会

高鹤年(1872-1962), 名恒松,号隐尘,又字野人,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近代佛教居士、旅行家、慈善家。祖籍安徽贵池,祖上迁居江苏省兴化县,定居于刘庄。父亲高正刚,母亲刘氏都是佛教信士,家道比较殷实.这使得他从小接受了许多佛教教育,知道敬佛信佛。他同时又是一位作家,卓有著名的《名山游访记》,除具有极高的史学和佛学价值外,亦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更加动人的是其中跳动着一颗悲悯苍生的菩萨心。

他是翱翔在名山之间的一只仙鹤,身怀菩萨心,造福新社会

7岁时,高鹤年入蒙馆读书,天资颖悟,智慧异常,出口成章,深得塾师喜爱。15岁的高鹤年决心吃长斋净口,成为一名佛教居士。18岁时,其父为高鹤年迎娶了智氏夫人,智氏夫人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与高鹤年志同道合,相互促进学佛之道。他们夫妇可谓“有宿净姻缘,无常聚之痴心”,婚后不久,高鹤年在夫人的支持下,得偿夙愿,开始了名山游历、参访的生涯。27岁初次拜访印光大师于普陀山法雨寺,又到镇江会山参谒禅宗尊宿大定禅师,从此于净士、禅宗之理更有所悟。宝华山大霖法师认为高鹤年是弘法人才,引他到金山寺受五戒并与通融上人同住藏经楼阅藏。

他是翱翔在名山之间的一只仙鹤,身怀菩萨心,造福新社会

30岁时高鹤年再到南京杨仁山居士所办经房,昼夜参读,杨认为他“参悟有得,知行不违”。同年与印光大师通函讨论禅学,感书信不能畅谈,即亲赴普陀,和印光大师谈论五昼夜。印光大师示以方便多门,归元无二真理。1907年,高鹤年参礼常州天宁寺冶开禅师。1908年,母亲去世,高鹤年将亲朋送来的奠礼全部捐做重修刘庄紫云山寺之用。1910年在紫云山寺修建藏经阁,设佛学图书馆、念佛堂。1914年与恒松法师在五台山建立广济茅蓬下院。1916年,高鹤年在陕西终南山结茅,息心参究,并在山上再遇虚云禅师,指示用功之道。

他是翱翔在名山之间的一只仙鹤,身怀菩萨心,造福新社会

1919年,劝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将南苑施舍为道场(即今之觉园),同年六月,高鹤年行至九华山,见山中香客颇多,沿途天热,生病者多而无医院。他就写信给上海的同仁医院,利用东岩下院楼上,办临时医院,施诊送药,严寒写信邀请陆伯和、陈子修二位医友,来山看病。之后,高鹤年还和熊希龄同赴湘西赈灾。1921年返回家乡刘庄,筹建十万贞洁净土院,将住宅扩建,1925年竣工。自1925年开始,年近花甲的高鹤年又开始了他专门救难赈灾的慈善生涯北至陕甘,南至湖南到1944年高的身体每况愈下,开始已经修为主。

他是翱翔在名山之间的一只仙鹤,身怀菩萨心,造福新社会

1953年,83岁高龄的高鹤年应邀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1955年又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曾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4年,高鹤年在苏州患小中风,移往豹草庵息影潜修。1960年,返家乡刘庄净土安养院。1962年,高鹤年因病去世。这就是高鹤年的一生, 他是一个隐士,但他更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家,他爱国爱教,上求下化,救济众生,鞠躬尽瘁,堪为后代佛教居士学习的榜样。

每日的慈善故事会就到这里,福建省慈善协会期待你的关注,等待你的携手,希望你与我一起共建美好新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