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經歷過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只是記不起來而已。——《千與千尋》

再看《千與千尋》,才真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經典的動畫從2001年上映至今,將近20年的時間,它在豆瓣的評分都在9以上居高不下,甚至一度高達9.6分。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只看到一個女孩經歷了不可思議的夢境,就像《愛麗絲奇遇記》那樣,以為只是一個小女孩做了一場夢。

第二次看《千與千尋》是在學生時代,看著千尋為了救父母,被迫在社會大染缸裡掙扎,最終得以成功,她的一心一意和始終保持初心,讓人動容。

再次看《千與千尋》,是昨天跟女兒一起看的,這次看到的,卻是一對不合格的父母,和一個家庭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千尋一家,典型的中國式家庭

影片的開始,是一個很普遍的一家三口,父母要搬家,千尋要離開原來的學校,一家人坐著車去新家,可在車上這一小小的空間,卻將千尋一家的關係展現的淋漓盡致。

  • 千尋的爸爸

從一開始搬家,他的決定都不被妻子和千尋所接受,但絲毫不影響他將搬家這件事進行下去。

妻子說:果然是鄉下啊,買個東西都要到旁邊的鎮上。

丈夫說:只能當他是大都市將就著住了。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當丈夫將車開進陌生道路,感覺不對勁時,面對妻子反對意見“不要啦,就是因為你老是這樣所以才迷路的”也堅持按自己意願往前開。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在坡度大,路面崎嶇的情況下,依舊將車開得飛起,哪怕妻子說“老公你開慢一點”,也依舊不為所動。

在破舊不明的建築物前,不顧妻兒勸阻,

不顧千尋害怕情緒,哪怕將千尋一人丟下,依舊按自己信念堅持往前走。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一進到異世界就暴露了貪婪的本質,靠著嗅覺本能一路跟隨香氣找到吃的東西,哪怕店主不在,哪怕千尋勸阻“會被老闆罵的”,在還未付錢時,就開始動筷,一副暴發戶的嘴臉,“要付信用卡還是現金都可以”,大腹便便,吃相難看,到最後變成豬的時候,地上已經是杯盤狼藉。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從始至終,他都是中國式家長裡一種典型的人物,強勢,自大,對妻子冷漠,無視孩子的話語,不顧孩子的感受,只希望孩子無限順從不搗亂,也因為這些,最終他變成了一隻控制不住自己慾望,也無法被他人阻止,被掌摑的豬。

  • 千尋的媽媽

無限順從丈夫,知道自己不能阻止丈夫,就只能去要求孩子,在孩子身上尋求存在感。

  • 在丈夫開快車無法阻止時,要求孩子坐好;
  • 在丈夫強制給孩子轉學時,順從丈夫說法:“新學校還蠻漂亮的”;
  • 在丈夫強制要走進黑暗隧道時,跟隨丈夫進去而丟下孩子。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而另一方面,她儘管對孩子要求諸多,但對千尋卻依舊是冷漠的。

  • 在千尋因為花蔫了尋求關注時,媽媽眼珠子都沒轉一下就敷衍:“到了家再澆點水就沒事了”。
  • 因為搬家,就告誡孩子:“給我乖一點”。
  • 在進入黑暗不明建築物時,不理會千尋的害怕,還埋怨千尋抓的太緊影響自己走路。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在進入隧道前,千尋父母為了自己自私的好奇心而將孩子留在外面,但他們並不是因為相信這裡安全,而是自信孩子一定會追上來,這不正是很多家庭的現狀,為了讓孩子聽話,嚇唬孩子,把孩子關小黑屋,以此讓孩子因為害怕而更依賴自己,更聽話。

  • 千尋

原本的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十歲的女孩子,會因為花蔫掉而傷心,因為與老同學分離而傷感,厭惡新學校而做鬼臉。

同時她也是眾多中國式家庭裡的一個孩子,膽小懦弱、受父母“控制”。

  • 她不想換學校,想念以前的學校生活,可最終還是手捧同學的送別花束離開;
  • 提醒爸爸別開快車,不要進隧道,卻被獨自丟在外面;
  • 害怕黑暗卻被媽媽嫌棄礙事。

她不被重視,也不被父母看見聽見,不被家長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回應,還是個孩子的千尋眼裡也失去了光澤。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千尋一家,很普通,也很典型,爸爸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媽媽不能阻止就只能順從,千尋得不到回應。

對於千尋的父母來說,孩子只需要管好就行,孩子該做的就是不給自己惹麻煩,搬家的時候要乖,走隧道的時候不影響自己走路,吃東西的時候不要打擾,這樣的管教,對他們來說就是成功的。

在空無一人,連千尋都明顯不對勁的街上,自私的父母卻只顧著自己的貪婪,不肯聽孩子的勸誡,最終因偷吃神明的東西被變成了豬,千尋也因此被迫去學會照顧自己。

宮崎駿的動畫每一幀都有意義,這個畫面繼承了他一貫的命題:如果成年人固執於自身的缺陷,註定會被社會淘汰,而孩子最終依靠的,只能是自己。

現在的家庭教育,缺物質的不多,“奔馳,信用卡現金都可以”,多少孩子何曾缺過物質,但缺的卻是對於內心的滋養,一次次的冷漠、嫌棄、不回應,最終都是迫使孩子離開路上的那個磚塊,而很多家長卻依舊不自知,反而埋怨孩子的無情。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孩子的成長,首先需要走出去

作為湯屋裡的一個重磅人物湯婆婆,她有一個寶貝,那就是巨嬰寶寶。

巨嬰寶寶對於絕大多數父母,都是一個典型的含諷刺意義的角色。

巨嬰寶寶,體型龐大,力大無窮,有著自己的頭腦,但卻依舊是個寶寶模樣,被湯婆婆捧在手心,為了哄寶寶平息寶寶的哭聲,甚至丟棄了自己不僱傭千尋的原則,答應了千尋工作的請求。

佔著湯婆婆的無底線寵溺,巨嬰自私,他難得抓到千尋一個人類,就要求千尋“不和寶寶玩的話我就哭哦”,卻不顧千尋著急救小白不能久留。

何曾不是我們當代的父母佔著“孩子還小”,為熊孩子所有的自私行為開脫,以為是愛,卻不知實際上是害。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因為湯婆婆的無限寵溺,巨嬰無知,他從未離開房間,深信湯婆婆所說的身體不好不能出去,外面會有細菌,會生病,儘管體型巨大,卻連路都不會走,勾到窗簾都不懂拉開,走路搖搖晃晃。

從未出過房間的巨嬰,不就是一個典型的si肥宅,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光長一身膘,還驢脾氣死犟。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見過千尋為救白龍的義無反顧,自己被變成老鼠後湯婆婆的嫌棄,千尋一人面對貪慾無限無臉男的勇敢,巨嬰終於學會了體諒別人。

在蚊子提不動他的時候,嘗試學會了自己走路,學著伸手去勞動,在錢婆婆那裡跟蚊子和迴歸純真的無臉男共同努力紡織了一根頭繩,送給了千尋。

因為走出了那個溫室,巨嬰才發現外面不是隻有細菌,雖然有兇險,但同樣也有美好,而正是這世界多面,讓巨嬰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知道了自己的價值。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一個孤獨的孩子,更容易誤入歧途

無臉男是一個空心人,他沒有表情,沒有聲音,總是孤零零杵在湯屋前的那座橋上,因為千尋的一次問好,因為第一次被千尋“看見”,因為千尋的主動留門,他寂寞的內心因此有了渴望。

當千尋問他“你家在哪裡,你也有爸爸媽媽不是嗎”時,無臉男一邊痛苦地將臉埋進身體裡,一邊呻吟:“不要,不要,我好寂寞,我好寂寞”。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也許無臉男不是因為沒有父母,而是從來沒有被友好對待過,湯屋裡的人之所以對他好,是因為他有很多金子,但千尋對他的好,卻一無所圖,更能讓他感受到千尋是因為自己本身才對他好。

為了靠近千尋,他沾染了湯屋的慾望、貪婪,他的聲音是被吃掉那些人的聲音,他變出湯屋裡所有人喜歡的金子企圖討好千尋,哪知她卻依舊不買賬,為此他失去了理智,在湯屋內大鬧,要求他們交出千尋,想要用自己的權威去佔有千尋。

人的一生,感情體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愛的人同時也缺乏安全感,在沒有被看見之前他們往往並不自知,但一旦有了獲取情感的可能,他們往往更難把握好度。

內心缺愛的人,只能通過對外界的索取達到自身情感的舒適區,因為童年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情感呼應和愛,因此長大後就形成了對感情的過度索取和依賴,為了得到這份感情迷失自我,變得不擇手段,甚至誤入歧途。

深知原因的千尋將河神給的丸子讓無臉男吞下,讓他吐出了所有慾望和貪念,迴歸到了本身,最終在錢婆婆那受到家庭溫暖的小房子裡,無臉男留在了那裡。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不管如何成長,不要忘記初心

千尋為了解救父母,在籤合約書第一次踏進社會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被湯婆婆摘去名字,喚為“小千”,而不是“千尋”。

小千,是被社會定義的千尋,是主宰社會企圖控制千尋的湯婆婆一貫的手段,她希望千尋能被自己徹底控制,丟掉本心。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在籤合約書的第二天,千尋幾乎忘記自己的本名,因為小白的提醒“一旦被奪走了名字,就無法回家了”讓千尋終於堅定了自己內心的初心,不再為外界所誘惑。

在湯屋裡,千尋被同事欺負,被指派最髒最累的活,被無臉男用金子引誘,但不忘的初心是讓千尋最終救出小白,救出父母唯一的精神力量。

當小白被湯婆婆控制去偷錢婆婆的印章而受了重傷時,千尋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經歷過不聽勸隨便吃別人東西變成豬的父母,千尋堅信

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定要還回去,哪怕這個東西是小白經歷困難重重偷過來的。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在湯屋這個社會大染缸裡,千尋並不優秀、沒有地位、甚至並不漂亮可人,但在堆滿垂涎金子者的地方,卻鶴立雞群。

從始至終受著無臉男的青睞,最終受到湯屋裡所有人的愛戴,只因她一直不忘初心,而這份初心,就是始終如一的善良正直的心。

《千與千尋》:原來是部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教我們如何養育動畫

與其說《千與千尋》是一部少兒動畫片,它更像是一部給父母的家庭教育片,因為父母對千尋的忽視,千尋的成長是突發和強制性的,而在整個過程中,千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她始終保存著自己的純真,不被外界誘惑所吞噬和扭曲。

自以為經歷了足夠社會經驗的我們,有時候真的不如一個孩子,雖然我們是父母,但聽到孩子並看見孩子,始終是我們每個父母都應該做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

——多平臺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產,懂點育兒,更專注教育

——孕育、帶娃是當媽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