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周處的命運悲慘,想不到他兒子們的結局更為不幸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我們早就在初中課本里學習過了,可以說周處是個敢於為民除害的英雄,也是個勇於改過自新、奮發圖強的有志者。

名士周處的命運悲慘,想不到他兒子們的結局更為不幸

周處除三害

周處到了西晉為官,在基層為官時憑藉公正嚴明和正直無私在地方聲名鵲起,四方稱讚,因功勞卓著被調到西晉京城任職,專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的御史中丞。周處一如既往地秉持剛正不阿、秉公無私的工作作風,嚴厲糾正朝廷王公大臣的種種不法行為。自然而然周處招致了許多政要的仇視,梁王司馬肜找到了一個平亂的藉口主動請纓出人大將軍,並向朝廷要求周處作為先鋒隨同出征。雖然明知是個陷阱,周處依然視死如歸,最終在梁王司馬肜的惡毒陷害下,帶領五千兵力、餓著肚子、沒有任何援兵的情況下與七萬敵軍廝殺了一整天,最終在殺敵1萬餘人後力竭而死、慷慨就義。周處的結局,可歌可泣,一個從善如流、奮發有為的大英雄就這樣無辜死於司馬氏陷害忠良的卑劣行徑之中。

周處(236-297年 ),字子隱,義興郡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市)人。西晉大臣,東吳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魴也就是在三國時斷髮詐曹休、為東吳獲得石亭之戰勝利的首功之臣。周處的所在的周氏家族,是江南士族中的首屈一指的武力大族,雖然周處遭陷害致死,但是他的後人們憑藉著家族勢力在江南仍然是實力雄厚。但是隨著衣冠南渡、司馬睿成立東晉後,周處的後人們也遭遇了悲慘的結局。

三定江南的長子周玘受猜忌,陰謀叛亂被發現憂憤而死

名士周處的命運悲慘,想不到他兒子們的結局更為不幸

周玘三定江南

他的兒子周玘剛強堅毅、深沉果斷,深受南方士族敬畏而名重一方。西晉末年,江東紛紛發生叛亂,建立地方割據政權,周玘集合江南士族,配合朝廷,先後三次平定叛亂,史稱“三定江南”。

公元303年,張昌、丘沈在江夏發動流民起義,殺死平南將軍羊伊、鎮南大將軍、新野王歆等人,派部將封雲攻佔徐州,石冰攻佔揚州。周玘聯絡江南士族起兵討伐石冰,殺了石冰所安排的吳興太守區山及其下屬各官員。石冰派遣他的將領羌毒率領幾萬人抵抗周玘,周玘在陣前斬殺了羌毒,隨後圍住建康準備攻打石冰。廣陵度支(就是管統計的)陳敏與周玘一起攻打石冰,陳敏以少勝多,每戰必勝。石冰最終在兩人的合力下戰敗,棄城逃跑投奔封雲,被封雲手下的司馬張統斬殺。最終平定戰亂,收復徐州、揚州。勝利後,周玘返回鄉里,並將部隊解散,不願接受朝廷的封賞。此為一定江南。

陳敏在平定石冰後被封為廣陵相,他認為自己勇略無敵,便有了割據江東的意圖。陳敏的父親知道後大罵:“滅我家族的,一定是這個小子!”父親死後,陳敏趁著北方一片混戰之際,假傳詔書,任命自己為揚州刺史,舉兵反叛。陳敏才能平庸,又無遠略,佔據江東後,刑法政治全無章法,而且陳家子弟兇暴,江南士族都不認同他們。陳敏任命周玘為安豐太守,加封四品將軍。周玘以生病為藉口不接受任命,秘密派人報告鎮東將軍劉準,讓他出兵逼近長江,自己做內應,剪下頭髮作為信物。劉準在壽春,派遣督護衡彥率領兵眾向東進發。周玘和顧榮、甘卓等人率兵攻打陳敏,陳敏的軍隊奔逃潰散, 陳敏大敗,逃亡途中在江乘被捕,斬於建康,滅門三族。朝廷冊封周玘為參軍、尚書郎、散騎郎,但他還是不肯接受。此為二定江南。

陳敏之亂時,吳興人錢璯曾經起兵協助,被司馬越任命為建武將軍。漢國劉聰圍逼洛陽,司馬越命錢璯與王敦一同率部北上。錢璯行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卻畏懼漢軍兵勢,不敢繼續前行,便圖謀作亂,轉而攻打王敦。王敦南奔建康(江蘇南京),向司馬睿告變。永嘉四年(310年),錢璯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立孫皓之子孫充為吳王,但不久又將孫充殺害。司馬睿命將軍郭逸、郡尉宋典率軍征討,卻因兵力不足,未敢交鋒。這時,周玘糾合部曲,再起義兵。他聯合郭逸等人,平定錢璯,傳首建康。此為三定江南。

周玘三次(幫助官軍)平定江南,為朝廷開闢統一天下的戰略,司馬睿嘉獎他的功勳,按周玘的功勞任命他為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為烏程縣侯。吳興地區賊寇作亂之後,百姓遭受飢餓之災,盜賊公開橫行,周玘大力推行恩威並施的政策,僅一年的時間,吳興境內安寧和諧。皇帝因周玘多次興起正義之兵,功勳和忠誠都很顯著,於是把陽羨以及西鄉、丹楊等地永遠改名為義興郡,用來表彰周玘的功德。

周玘三定江南,為東晉政權的建立鋪平了道路,讓日後在北方全部淪陷的情況下,衣冠士族們有了棲身之所。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隨著南渡的士族越來越多,他們都在司馬睿的幕府中佔有主導地位,江南士族被北方士族排擠和打壓。周家本就宗族強盛,周玘作為江南武力大宗之首,受到司馬睿的猜疑忌憚。他很久不得升遷,空有高位而無實權,心懷怨望,又受到司馬睿親信刁協的輕視,便與鎮東將軍祭酒王恢密謀,欲發動政變,誅殺北方士族,改由江南士族執政。

建興元年(313年),王恢暗中聯絡流民帥夏鐵,讓他在淮泗地區起兵作亂,自己與周玘在三吳響應。夏鐵聚眾數百人,被臨淮太守蔡豹察覺。蔡豹趁夏鐵尚未起事,搶先將其斬殺,並稟告司馬睿。王恢聽聞夏鐵被殺,知道密謀洩露,便逃到周玘處避難,卻被周玘殺人滅口。

司馬睿雖知周玘謀亂,但卻秘而不宣,只是徵召他為鎮東將軍府司馬。周玘尚未抵達建康,又被改授為建武將軍、南郡太守,便轉道南下,行至蕪湖時卻再次接到司馬睿的調令。司馬睿讓他返回建康,任命為鎮東軍諮祭酒,但保留其建武將軍名號,並進爵烏程縣公。

周玘見官職調動頻繁,忿恨不已。他知道是自己密謀叛亂的消息洩露,不禁憂憤成疾,發背疽而死,時年五十六歲。周玘臨死,對兒子周勰道:"殺我的是北方傖子(傖是南人對北人的蔑稱),你能為我復仇,就是我的兒子。"司馬睿追贈周玘為輔國將軍,賜諡號為忠烈。

為臣不忠的次子周札被王敦忌憚,吝嗇成性無兵可用最終束手就擒

名士周處的命運悲慘,想不到他兒子們的結局更為不幸

周札,史上吝嗇鬼

周札年輕時以豪強自強,用一個成語叫“沽名釣譽”,也就是最沒啥能力,仗著祖父周魴、父親周處、兄長周玘的名氣,經常吹噓炫耀。周札表面看著很剛強不阿,其實軟弱無能。年輕時以豪族子弟自居,對於州郡的徵辟一概不應,後被舉為孝廉,歷任郎中、大司馬參軍、句容縣令、吳國上軍將軍等職。他在八王之亂期間,曾被東海王司馬越闢為參軍,但卻不肯應命。晉朝錢璯叛亂,周札隨兄周玘平亂,被封為漳浦亭侯,輕而易舉便被封侯。

建興三年(315年),司馬睿進位丞相,任命周札為寧遠將軍、歷陽內史。周札沒有到任,後又改任從事中郎。 當時,南北士族摩擦不斷,周玘之子周勰因為父親周玘的遺命一直不忘反叛朝廷、打擊北方士族,於是趁機反叛。他勾結吳興功曹徐馥,讓徐馥以周札的名義聚眾起兵,討伐王導、刁協等掌權的僑姓士族,並殺死吳興太守袁琇。周札正在家養病,生怕自己牽連其中,聞訊趕快義興太守孔侃告變。周勰得知舒服周札所為,知道他不肯支持自己,因而不敢發兵響應。不久,徐馥被部將殺死,叛亂平息。 周札因功被任命為奮武將軍、吳興內史,並改封東遷縣侯。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並於次年正式稱帝,史稱晉元帝。周札進號徵虜將軍,監揚州江北軍事、東中郎將,出鎮塗中(治今安徽滁州)。他尚未到任,又被改任為右將軍、都督石頭城(南京門戶)水陸軍事。當時,周札因患有足疾,連番上表推辭,結果卻遭到彈劾。他只得接受任命,又加授散騎常侍。

朝廷這樣厚待周札,按理說周札應該為朝廷效忠才是。但他居然關鍵時候當了叛徒。322年,大將軍王敦以誅殺奸臣劉隗的名義,在武昌(治今湖北鄂州)起兵叛亂,於當年三月進逼至國都建康(治今江蘇南京)。當時,周札駐守建康要塞石頭城,劉隗則駐守金城(在今江蘇句容)。王敦欲先攻打金城,但部將杜弘卻進言道:"劉隗軍中死士眾多,金城不易攻克,不如先攻石頭城。周札刻薄少恩,軍士都不肯效命,戰則必敗。周札若敗,劉隗不足為慮。"王敦採納了杜弘的建議。從南京的門戶石頭城開始進攻,周札非但不抵抗,還開城把王敦等叛軍迎進來。對於這樣有功的“叛將”,王敦加封他為右將軍、尚書等職,又是一連串職務給了周札。

王敦掌握朝中大權後論功行賞,周札有了官做,他的侄子也跟他沾了光。周懋任晉陵太守,封清流亭侯;周莛為徵虜將軍;周纘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武康縣侯;周縉為都鄉侯;周勰為臨淮太守,封烏程公。周家一門五侯,成為僅次王氏的江南大貴族。周家強盛的勢力始終是王敦心中的一根刺,特別周莛母親去世,送葬的居然有一千多人。王敦雖然對周札一家封職加爵,但內心一直非常忌憚。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患病。部將錢鳳勸王敦誅除周氏,以便讓支持王敦的吳興沈氏(代表人物為沈充)在江南士族中形成獨大之勢。他說道:"江東豪強,以周氏、沈氏最為強盛。周氏族中多俊才,在您百年之後必不安分。除掉周氏,您的後嗣便可平安,國家也可保全。" 王敦認為錢鳳說的對,但收拾周家總要有個藉口。此時正好有個叫李脫的道士作亂,李脫自稱已經800歲了,老百姓都叫他“李八百”,他用術惑眾,很多人崇拜他。李脫弟子李弘也招了很多門徒,並偷偷告訴他們,李八百能當皇帝,這事一傳出去,王敦馬上就開始做起文章了。王敦讓廬江太守李恆興報周札和他的侄子與李脫有聯絡,要造反。當時周莛還擔任王敦手下參軍,突然被抓,連同那個八百歲的李脫、李弘被殺。然後王敦又捕殺了周札另外幾個侄子。

王敦收拾完周札幾個侄子後,開始進攻周札。王敦的兵到周札城下時,周札還不知道是來攻打他,等周札緩過神來,只率幾百人出城迎敵。周札平素就是刻薄寡恩的人,對待手下非常吝嗇,最要命的是,周札對自己的手下兵士也非常吝嗇,他有很多精良武器,但從不給士兵用,只給他們一些老舊的兵器。周札手下的兵士碰到王敦的部隊,一下就全部潰散。周札被殺後,連帶周氏宗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同年,王敦敗死,王敦之亂得以平定。周氏故吏都向朝廷訴冤,請求對周札、周筵予以贈諡。在司徒王導的支持下,朝廷追贈周札為衛尉,以少牢之禮祭祀。

周玘、周札身上雖然都有自負清高的毛病,特別是對司馬睿為代表的北方士族抱有戒心,這種不合作、不妥協的態度招致了北方士族的敵視,導致了自己與家族的悲慘結局。周玘、周札雖然遭到了司馬睿為代表的北方士族的排擠與忌憚,但陰謀叛亂、為臣不忠的行為,與他們的父親周處即使知道自己被司馬氏陷害也仍然為國捐軀、慷慨赴死的行為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高下立判。周玘、周札兩兄弟對司馬氏這種敵視的態度,固然有司馬睿排擠的原因,更可能是因為受到了父親周處被司馬氏家族陰謀陷害,心懷不滿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